武帝陳霸先
(公元503年~公元559年)
在位時間:公元557年~公元559年
曾用年號:永定
諡號:武帝
廟號:高祖
安葬地:萬安陵
公元503年,陳霸先出生。
公元524年,陳霸先在廣州平息李賁的叛亂,開始受到蕭衍的重視。
公元548年,侯景叛亂,陳霸先率兵與之周旋,最終將侯景打敗。蕭繹即位後,將陳霸先封為征北大將軍,後又進位司空。
公元554年,蕭繹被殺,陳霸先與王僧辯擁立蕭方智,後王僧辯又改立蕭淵明為帝,陳霸先殺掉王僧辯,廢蕭淵明,再立蕭方智。
公元557年,陳霸先廢蕭方智,即位稱帝,建立陳朝,南齊滅亡。
公元559年,陳霸先病死。
對於時期天下混亂,群雄紛起的時代而言,那些篡位自立的開國皇帝都沒有什麼功績,隻要自己手握重權,再加上時機湊巧,就能混他個皇帝當當,南陳開國皇帝陳霸先就是如此。
陳霸先建立南陳的時候,天下統一的趨勢已現。偏安江東的南朝的統治基礎一直是曹魏以來所形成的士族階層,這時的士族階層在政治上所體現的特點就是縱情聲色、胸無大誌,已無文治武功之才。而北方地區的士族豪門,早就在少數民族紛入中原,群起相爭的衝擊下,損亡殆盡,等到後來與南陳對峙的北周和隋等政權,其統治基礎已是與士族嚴重對立的“寒族”。因而,南北政權之間的對峙,其實就是士族與寒族兩大地主階層之間的對立。而後來隋滅南陳而統一天下,也間接證明了寒族勢力對士族勢力取得勝利。
由此看來,南陳陳霸先在建國之初,就已經埋下了滅亡的伏筆,而陳霸先雖有開國之功,但也隻能作為一個碌碌無為的皇帝,度過一生。
趁亂立業以武獲權
陳霸先的仕途,是從鄉中裏司小官開始的。後來陳霸先趁南朝官民紛起的機會,逐漸升官,做了西江督擴、高要太守。
到了公元524年,陳霸先勢力已盛,逐漸有了非分之心,於是,他趁交州李賁造反之機,迅速擴大自己的勢力。在廣州城下與李賁所率叛軍激戰,收得後來為其出生入死的大將杜僧明。第二年春天,陳霸先與李賁叛軍激戰兩年,終於將其擒殺。於是陳霸先官位更高,威震南方,聞名京師。
而最終確定陳霸先在南朝中無可取代地位的,是與侯景的征戰。公元548年,侯景起兵,陳霸先率部征討,最終打敗了不可一世的侯景,擁立蕭繹即位。這時,陳霸先已成為朝中重臣,手握軍事大權,又屢受皇帝蕭繹的寵信,陳霸先篡梁稱帝的必要條件,隻剩下行政大權了。老天還是給了陳霸先機會,公元554年,梁元帝蕭繹死於西魏之乎,陳霸先與王僧辯迎立蕭方智。蕭方智即位後,大權落到陳霸先和王僧辯的手裏。
陳霸先要想稱帝,還得除去王僧辯這個障礙,這王僧辯也真給他麵子,不久就在北齊的脅迫下廢掉蕭方智,擁立蕭淵明。陳霸先勃然大怒,於是起兵攻伐王僧辯,將其殺死,並廢掉蕭淵明,重立蕭方智。南梁的大權,完全被陳霸先掌握。
這時,南梁境內對陳霸先不滿之聲愈加增多,各地戰事紛起。陳霸先隻得暫時將篡位事宜擱在一邊,率軍一一討伐叛亂。經過將近一年的攻伐,陳霸先先後平定了杜龕、韋載、王僧智、徐嗣徽、張彪、陳嗣和曹郎等反叛勢力,又率軍大敗南侵的北齊軍隊,將齊帥蕭軌等盡皆斬首,一時譽滿南梁,威權日重。陳霸先躊躇滿誌,便將所有精力放到篡位事宜的準備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