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即位後,李輔國更是專權用事,甚至不把代宗放在眼裏。代宗自然很不高興,但李輔國握有兵權,隻好表麵上以禮相待,尊其為尚父。李輔國、程元振二之間也有矛盾,後來,程元振暗中與唐代宗合謀,將李輔國刺殺。李輔國被殺後,程元振獨攬大權,比李輔國更是專橫,大臣與各地方節度使也對其恨之入骨。後來吐蕃進攻長安,逃出長安的唐代親命令各地前來救援,各地也因痛恨程元振而不應詔,就連李光弼也不前往。

後來唐代宗在大臣們的彈劾下,不得不將其削奪官爵,放歸鄉裏。後來程元振又想回長安重振雄風,結果被放逐到江陵,直到病死。

走了程元振,唐代宗旁邊又來了宦官魚朝恩。魚朝恩專權,勢傾朝野,十分驕橫,甚至連唐代宗也不看在眼裏。

李輔國、程元振、魚朝恩都是宦官,恃寵橫行,幹預政事,究其原因在於代宗優柔寡斷。當宦官勢傾朝野,危及代宗的統治時,代宗又利用朝官與宦官的矛盾和鬥爭,除掉宦官。這種朝官、宦官勾心爭寵固位的鬥爭,構成了唐後期的政治特征。

經過安史之亂的唐政府已是元氣大傷。麵對危局,唐代宗也任用了一些賢能之士進行改革,企圖重振國威。

這個賢能之士就是唐朝有名的理財專家劉晏。

劉晏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恢複漕運,改革鹽政等方麵,通過劉晏所推行的一係列措施,使唐代宗時期艱難的政局和拮據的財政有所改善。但他的改革觸犯了一些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隻是由於唐代宗需要利用他理財,予以支持,使改革得以延續。

公元779年,唐代宗病死,由他支持的劉晏改革也到了盡頭。

德宗李適

(公元742年~公元805年)

在位時間:公元779年~公元805年

曾用年號:建中、興元、貞元

諡號:神武孝文皇帝

廟號:德宗

安葬地:崇陵

公元742年,唐代宗長子李適出生。

公元762年,唐代宗即位,李適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元帥,討伐叛軍,並進封為魯王、雍王。

公元764年,李適被立為太子。

公元779年,唐代宗病死,李適即位,是為唐德宗。

公元780年,在宰相楊炎的主持下,唐朝開始實施兩稅法。

公元783年,路過長安的涇原兵嘩變,李適不得不逃出長安。

公元796年,唐德宗將禁軍交給宦官掌握,成為唐後來曆代王朝的定製,對後來的唐政局影響很大。

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適病死,享年63歲。

經曆過安史之亂的唐德宗,還曾想勵精圖治,幹出些業績來,可剛實行改革賦稅製度的兩稅法不久,就因為朝廷大臣間的黨爭而不得不中斷,加上李適在美女和享樂麵前,早就將那點豪情壯誌耗費得一幹二淨,對兩稅法也是隔幾天敲一下,兩稅法不失敗才怪。朝廷大臣之間的黨爭、地方藩鎮的擁兵自重,已使得深受其害的唐德宗李適喪失信心,將守衛皇宮的禁軍管理大權交給了宦官,並且隻信任這些閹貨,使得在後來的唐王朝宦官成為可以左右政局的一大禍害。不過,在李適統治後期,他還是用了名臣李泌,總算使唐王朝的政局得以稍稍穩定。

施新法興黨爭

公元779年,唐代宗病死,李適即位。李適即位之初,還有些雄心壯誌,他對前朝的許多弊政進行了改革,下令禁止歲貢,提倡節儉,遣出宮女100多人,廢梨園使及伶官300人,禁止官吏經商,對貪汙受賄者嚴加懲辦。

李適即位後還幹了件比較值得稱道的政績,那就是任用楊炎為相,支持楊炎對賦稅製度進行改革,廢除租庸調製,推行“兩稅法”。

建立在均田製基礎上按丁征收賦稅的租庸調製,隨著均田製的日益瓦解,農民紛紛逃亡,淪為地主的佃戶,已經無法繼續執行。

這時采取新的賦稅製度兩稅法,無異於是給已經破產的唐王朝土地製度打了一劑強心針。它的主要內容是:

取消租庸調及一切雜稅,不分本地和外來戶,一律按照現居住地登入戶籍納稅。放棄按丁征稅的辦法,改為按照資產和田畝征稅,即根據資產定出戶等,確定應納戶稅稅額;根據田畝多少,征收地稅。沒有固定住處的行商,也要負擔賦稅。每年分夏秋兩李征稅,夏稅不過六月,秋稅不過十一月。兩稅之名即由此而來。

兩稅法的實施按照資產和田畝征稅,與租庸調法按丁征稅相比,是比較合理的,有其進步性。它擴大了納稅麵,有利於減輕人民的負擔,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