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率領六千騎兵帶足弓箭和幹糧後又殺出了大營。由於白波軍經曆過大敗損失了不少人,白波軍首領也在整訓軍隊,所以對於呂布的離去也沒有太在意,因為沒有看到漢靈帝突圍,白波軍也隻是象征性的阻攔一下就沒有再跟呂布的軍隊糾纏。
呂布順利的突圍後沒有跑出太遠,而是找到個地形比較隱蔽的地方埋伏下來,呂布也不紮營,他隻是下令所有騎兵下馬休息養足精神,兵派出三百名探子監視白波軍,隻要有一丁點風吹草動,呂布也要求必須傳達到自己這裏。
呂布出生於並州邊陲,自幼就在草原流浪,多次與狼群搏鬥。他經曆過太多的生死,也因此錘煉出一身不凡的武藝,更是在加入軍中之後參加過不少和鮮卑匈奴的戰鬥,因此,呂布對於騎兵的運用自有自己的一套。
如果說董卓手下的西涼騎兵用鐵騎來形容的話,,那呂布手下的騎兵就絕對是狼騎。
呂布用兵也猶如狼群捕獵一樣,先是跟蹤,死死盯住獵物,然後就是等待,慢慢的拖垮對手。最後一舉將獵物捕殺。
所以,呂布用兵,最擅長偷襲和騷擾,當然,正麵衝陣呂布也很擅長,但是,那得以自己手下兵精將足為前提,否則就是找死。
白波軍整訓好軍隊後又再一次發動了進攻,白波軍並沒有打算給對方以喘息的機會。
看來又是一場惡戰。官軍損失已經相當慘重,可戰之士不足一萬四千,張頜手下的騎兵大多數已經交給呂布。現在官軍可謂是傷兵滿營。但幸好典韋沒有受傷,經過短暫休息後典韋又能拿起兵器戰鬥,典韋之勇,世間少有。
眾軍士看見軍神一般的典韋又重新披掛鎧甲拿著兵器出現在最前線都深受鼓舞,能與如此猛將並肩作戰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白波軍重新衝殺上來後,張頜兵沒有派兵出去迎戰,而是吩咐士卒據營而守,一來,這樣可以減少損失,二來也可以拖延時間,畢竟,如果再來上午那樣的大戰,官軍可損失不起。官軍可不像白波軍有十幾萬人馬可以隨時補充,官軍這邊可是死一個就少一個了。
戰鬥進行的相當慘烈,也不知道白波軍是打了雞血還是真是跟官軍有死仇,竟然這麼拚命。
有好幾次,白波軍都差點殺進官軍大營,但每次在緊要關頭,呂布總能率軍殺出,將白波軍的陣營交的大亂後又揚長而去,白波軍也毫無辦法。
呂布又不靠近打,隻在遠地方射箭,總是打一槍就換個地方,就像一條餓狼一樣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在白波軍最薄弱的地方。正是因為有呂布和他手下騎兵的存在,白波軍才不敢一次性投入太多兵力到進攻官軍大營中去,如果自己陣營裏人數留的少了必定被呂布所趁。
戰鬥就這樣僵持著,終於到了傍晚,白波軍不得不引兵回營。原本白波軍打算晚上繼續強攻,但是呂布在白波軍附近,晚上如果被呂布偷襲將得不償失,所以,白波軍很老實的在大營中呆了一夜。
但是這一夜對於呂布和張頜來說都不輕鬆,誰也不能保證白波軍是不是在使障眼法,所以,呂布一直在尋找機會,而張頜也沒有放鬆巡邏和防守。
一晚上過去後,白波軍再次引兵進攻。連續作戰讓官軍吃不消。倒不是官軍無能,而是白波軍真的是下了老本,竟然采用人海戰術,官軍殺人也會殺累的,更何況是連續殺了兩天。
戰鬥又僵持了一上午,呂布又偷襲過四次,但是接下來,呂布很難再次偷襲了。
無他,僅僅是因為呂布軍所帶的箭矢已經用光了。為了保證騎兵的機動性,昨天從大營中補充的箭矢本來就不多每個人隻有六十支,兩天下來偷襲了不下十二次,每次都是用弓箭射殺敵軍,能堅持到現在也是呂布刻意要求節省的結果。
沒有箭矢,也就隻能硬拚了,沒有辦法,援軍到現在還是沒有消息,總不能空看著大營被攻破。
白波軍連續作戰三天,損失士卒已經達到三萬五千,戰死的就有兩萬多,這對打家劫舍的白波軍來說就已經是大傷元氣了,如果不是首領一再賞賜,白波軍的士兵早就要鬧情緒了。
白波軍的首領也是吃錯了藥,仗打到現在這個份上已經是不死不休的局麵,官軍大營還剩下一萬多士卒,雖然大多都有傷在身,但沒有一人要後退,典韋一直戰鬥在最前線,張頜也準備突圍了。
五百騎兵也準備好了,隨時可以保護漢靈帝和皇後以及皇子劉辯突圍出去,這也是張頜留下這五百騎兵的原因,事到如今,也隻有這一條路了,誰叫到現在為止,援軍的影子都還沒有出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