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義從在他們前麵列陣阻攔,也不上來跟他們交手,而是保持三十到五十米的距離放箭,更有膽大者跑到了將近二十米的距離或是直接就衝殺進潰散的西涼軍陣中。
比如張飛這等猛人,早就率領自己的親衛燕雲十八騎殺進了敵軍的陣型之中,這十九人以張飛為開路先鋒,相互配合,真是無可抵擋,殺得敵軍節節敗退。
白馬義從每人背負兩弓,一個是三石硬弓,射程在一百二十米左右,用於遠距離攻擊但是極其耗費力氣,一般將士沒射完十箭就得休息一刻鍾才能繼續。
另一個卻是短弓,射程在六十米左右,短弓輕便,又不耗費力氣,隻要運用得當,大部分將士都是可以連續射擊的。這才有了白馬義從緊貼在西涼騎兵三十米到五十米的位置情況。既不直接打你,也不放你走。
當還剩下一千米的時候,西涼騎兵隻剩下將近一千五百人了,能動的,還想活著的都在這了,最後一千米,西涼騎兵再也不體恤戰馬,瘋狂的加速,他們想擺脫白馬義從的追擊,但是白馬義從的速度明顯比他們快,戰馬的耐力也比他們的好。
轉眼就剩下五百米的時候西涼騎兵就上下三四百人了,如果公孫續再繼續追擊兩百米,肯定能將他們全部消滅,但是今天來說已經沒有必要了。
再往前就進入了危險區域,若是董卓發狂,白馬義從還是得往回逃的。
黃敘再次吹起收兵的號角,白馬義從再次轉向朝本陣奔去。
兩三分鍾後已從就回到了自己預定的位置再次列陣,回來的路上,他們也不忘將戰死的或是受傷的同僚的帶回,當然,還有那幾千匹戰馬,不論有沒有受傷,先帶回來再說,這些戰馬是絕對的好東西,若是現在不帶回來來待會盟軍恐怕會搶破頭。
三千白馬義從戰死加受傷的不到一百人,而在短短半個時辰不到的情況下,消滅了四千多敵人,這等戰果,讓盟軍中跟幽州軍關係比較好的軍隊歡呼了。
有這樣的強軍,眾人就再也不必懼怕西涼鐵騎了。盟軍的將士都在歡呼,為己方取得的勝利,也為這群驍勇的英雄們。反觀西涼軍,除了中軍和右軍的部分人外,其餘人馬的士氣已經下降到極點。
白馬已從列好陣型,早就有友軍送上弓箭補充,或是將戰死受傷者帶下去。
一切都是那麼有條不紊,眾人眼中已經不再是驚奇了。
今日白馬義從的表現已經打破了眾人的觀念,騎兵,不僅僅是用來衝陣的,也不是隻有重騎兵才是騎兵中的霸主。原來騎兵的運用還可以如此巧妙。
袁紹從震驚中回過神來,現在他內心後悔得要死,這等精銳,怎麼不在自己麾下。
公孫瓚應該是盟友而不應該是敵人,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他肯定願意跟公孫瓚交好而不是鬧矛盾,現在他也終於明白為什麼公孫瓚隻帶了一萬五千騎兵。
精銳,不必太多,夠用就行啊。其他幾路平時跟公孫瓚關係不好的諸侯已經用驚恐的眼神看向幽州軍,常年在塞外跟異族作戰,殺得草原遊牧民族聞風喪膽的幽州騎兵就是如此剽悍。眾人現在才知道自己對於幽州軍了解的太少了。
張飛還在興奮中,剛剛死在他手下的敵人起碼有七十人,張飛可不會滿足於跟在對手屁股後麵放冷箭,這等猛人,哪裏最凶險哪裏就有他的影子。興奮中的張飛催動烏騅,高舉丈八蛇矛,扯著他的大嗓門吼道:“董卓,還敢戰否。”
這聲音,傳遍兩軍,幽州軍將士馬上跟著喊道:“敢戰否。”這一下盟軍更熱鬧了,不管跟幽州軍熟不熟,軍士們的士氣跟熱情一下子高漲,都齊聲喊道:“敢戰否,敢戰否、、、、、、”
董卓一臉陰沉的看著前方,李儒立馬上前寬慰道:“嶽父何必生氣,今日是我們布局,即使丟了些顏麵,我們也是最終的受益者,今日我們就繼續把這戲演足,幽州軍的強悍的確超出我們的想象,但是其他那些,不過是一群雜魚而已,隻要我們不跟幽州軍死磕,公孫父子二人也是不願意跟我們拚命的。”
董卓點點頭,於是傳令道:“西涼男兒,不曾懼戰。”
董卓的中軍人馬中,盾牌兵不斷用大刀敲打著盾牌,其餘士兵也狠狠用長矛擊打著土地,他們以此來發泄內心的憤怒,並提升自己這邊的士氣,然後,就有校尉帶頭喊道:“西涼男兒,不曾懼戰。”
很快,其他人馬也跟著喊道:“戰,戰,戰。。”但是這呼喊中,又有多少人有戰下去的勇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