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幽州軍移軍十三天後,公孫續覺得自己有必要行動了。十三天,董卓仍然沒有任何行動,而盟軍也放棄了攻下虎牢關的打算,整天除了空談討伐董卓以外再無其他作為。
如果僅僅是這樣對峙著,公孫續或許也沒有必要擔心什麼。但是公孫續堅信,董卓這人,沒有這麼簡單。
本來,敵不動就該我不動。公孫續現在有三千騎兵,又隱藏在暗地裏。董卓找不到他的行蹤肯定就會大動幹戈一番,可是董卓還能這麼沉住氣,隻能說明董卓在暗地裏已經行動了。隻是公孫續自己還不知道而已。
為了逼董卓出手,公孫續決定幹場大的。
公孫續的騎兵其實隱藏在邙山的密林之中,每天演習偷襲和夜行軍,密林之中,三千士兵或是隱藏在樹上,地下,或是借用障礙物的掩護悄無聲息的行軍,或是兩軍對抗演練。所有將士都各有分工。
孫策一早就被公孫續踢到最底層去曆練,每天都跟著這些百戰精銳進行訓練。孫策雖然武藝高強,但那隻是作為武將單打獨鬥的情況下,孫策或許還是很有分量。
但是說起這些特種兵的手段,孫策隻能說是個菜鳥。其實別說孫策,公孫續手下這三千人,也隻有自己的五百親兵才懂這些,其餘人也隻是精銳的菜鳥,這也是公孫續要進行訓練的原因。
這天,公孫續接到情報,有一支五千人的西涼騎兵在附近紮營,好似巡邏。其實這支部隊也是董卓派出來打探公孫續的消息的。這樣的部隊總共有五支。分別分布在洛陽,虎牢關,汜水關等地。
有了確切情報後,公孫續肯定是要大幹一場的。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不動真格的,董卓是不會有其他動作的。
公孫續的簡陋大帳中,所有將校都已經聚齊。公孫續坐在主座,張飛正在和幾個親兵一起製作沙丘地形圖,孫策灰頭土臉的一邊看著,這十幾天來,孫策見識的東西都超出了他的認知,他都感覺自己在自己老子軍營裏真是白呆了。
沙丘地圖做好後,公孫續開始召開會議現在自己這一方離敵軍有七十裏。出了山林,最多兩個時辰就可以趕到敵方營地,如果能在兩個時辰內解決戰鬥,則可以安然撤回邙山大營,否則就隻有快速奔回盟軍大營。
半個時辰後,公孫續與眾將校都商議完畢。包括行軍計劃,戰鬥計劃,撤退計劃。一環套一環,在大家再三思考,覺得沒有遺漏什麼地方後,公孫續宣布散會。召集人馬,開始行軍。
孫策呆呆的站在大營中,公孫續製定作戰計劃采用的是眾人一起商議,而不是統帥自己全盤製定,這又一次顛覆了孫策的認知。在孫堅軍中,有資格參與這種高等軍事會議的也隻有孫堅部下四大將,連孫策自己也隻有旁聽的資格。
這種反差,讓孫策一時反應不過來,他本以為公孫續是要上來頒布一係列命令,然後,中校尉都領命下去執行。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座代表軍中最高權威的大帳中,那些底層的校尉竟然也有發言的權力。
而且,他們中人的很多意見都被采納,這種情況對於孫策來說,當真是不可思議啊。難道公孫續就是這樣打仗的嗎?但是,這樣合適嗎?是否不符合禮製呢?孫策一肚子的納悶。
但是在公孫續的麾下,作戰計劃就是要是所有將校一起參與。孫策正要詢問公孫續的時候,公孫續卻笑著說道:“戰國七雄時,秦軍百戰百勝。原因有很多,比如秦軍好戰,兵甲犀利,將帥軍事能力高超,命令下達和執行的都很快。
準確的說,秦國的很多製度都是其他諸侯國沒有采用的,其中一個就是秦軍采取了與其他國家不一樣的軍事製度,這種作戰會議製度也是其中一種,你好好想想,好在哪裏?”
孫策木訥的點點頭,雖然感覺到這種會議製度有明顯好處,但是孫策一時還是無法理解,也說不出來。
叢林行軍三十裏後就快要走出邙山密林了,,公孫續下令停止前進。派出兩百刺侯後,公孫續下令暫時紮營休息,等待天黑。
三千人偷襲五千人的大營不是件容易事情,如果公孫續手上有自己的兩千親兵,公孫續也不必這麼小心。關鍵是擅長夜襲的將士不足七百,其餘人多半也還是半吊子。
不過,公孫續的這三千人都受到過嚴格訓練,七層的人沒有夜盲症,在這個年代來說,這是相當不容易的。就連孫策的兩百親兵,也隻有十多個人能在夜間能看清一點東西,其餘人到了夜裏,也就都成了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