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搶親1(1 / 2)

公孫續的親兵最擅長的就是小股部隊遊擊作戰。自從第一次西涼軍損失五千人後,董卓也更加小心。

其餘幾支分散在外打探消息的西涼軍提高警惕,也不隨便去禍害當地百姓。但是,公孫續在第一次采用集體偷襲之後就改變了作戰方式。

三千人一分為六,五百人留守邙山大營。其餘人馬分批出去偷襲西涼軍小股部隊,遇到有一千人以上的騎兵隊伍則往往采用合圍的方式。一擊不成則遠遁千裏。

這種作戰方式的成功率不是很高,但關鍵就在於讓董卓和西涼軍摸不著頭腦。縱使董卓下令西涼軍也由整化零對公孫續進行圍追堵截,但總能讓公孫續躲過去,尤其是有幾次將西涼軍引進深山密林,給西涼軍造成很大的損失。

要知道,公孫續可是特意加強了自己這邊士兵的叢林作戰能力和本領,在森林中,除非你放火把整片樹林都燒光,否則,你總是要進去才能知道裏麵的情況的。

這可苦了擅長騎戰的西涼士兵,他們哪裏接受過這樣的軍事訓練,叢林戰絕對是他們的弱項。尤其是遇到陷阱或是被引誘出來的野獸的時候,西涼軍可是吃了不少苦頭。

十天下來,西涼軍前後死傷將近八千人,損失戰馬一萬匹,其餘牛羊不計其數。董卓雖然氣的大發雷霆,但卻對公孫續無可奈何,更加讓董卓擔憂的是,西涼軍對公孫續已經有了畏懼心理,如果再不能製止公孫續的行為,西涼軍的軍心會受到影響。

本來,董卓的這邊的軍事實力可以說是天下第一,文有李儒這樣的謀士,武有呂布這樣的天下第一戰將,除此之外,董卓還擁有驍勇難擋的西涼鐵騎。

可恨的是,董卓遇到了公孫續這樣的對手,李儒的智謀對公孫續很難起到作用,呂布也遇到了自己的對手。而戰無不勝的西涼精銳,也被公孫續和他手下的幽州精銳牽著鼻子走,完全處於挨打狀態。

如果說董卓不生氣,那絕對是假的。要知道,董卓和李儒謀篇布局這麼久,其中很大的精力和心思都花在公孫續身上,或者說,在他們的計劃中,公孫續才是主線,才是主角,而袁紹他們,卻處於次要地位。

董卓對公孫續可謂是又喜又恨。但同時卻又不得不佩服公孫續的手段,總是能出人意料之外,就連一向以智謀著稱的李儒也自歎不如。不過,好在董卓先前就有計劃,所以倒還不至於亂了方寸。

邙山深處,公孫續正在和手下將校商量下一步軍事行動。這些天來雖然舉得巨大勝利,取得輝煌戰果,但是損失也不容忽視。

三千精銳能戰者不足一千五百,負傷不能戰者高達一千多人。其餘人,早已化作塵土長眠地下。這對於一支隻有三千人的隊伍來說已經是損失慘重了。公孫續打算就此結束自己的偷襲計劃,再拚下去隻會讓更多將士喪命。

公孫續之所以有這個計劃就是看不透董卓跟李儒搞什麼陰謀,所以才會想出這招來拖延他們的計劃。現在按照行程來算,賈詡應該很快就會趕到盟軍大營,有他在,公孫續相信自己不會被董卓算計。

大營之中眾人都在收拾東西,所有戰利品都被分成好幾批藏在不同地點。尤其是戰馬,這對幽州軍來說是最大的勝利。如果讓盟軍之中那些人知道幽州軍憑空得了一萬多戰馬和數不清的牛羊,恐怕都會嫉妒紅眼吧。

在中原地區,戰馬絕對是奇缺的戰略資源啊,至於牛羊這些牲畜,對於農耕文化的漢家子民來說,那絕對是上好的勞力。不論是耕地運貨,還是拉車載人,牛羊都絕對是首選的對象。

中原地區的百姓可不會隨便就宰殺一頭牛或是羊的,這麼好的牲畜,得好好養著,能幫忙生產不少糧食呢。

不過,公孫續可沒打算將這些牛羊用於生產糧食,若是軍糧不足,這些牛羊是肯定要被宰殺的,或者,牛羊也會被當成物資賞賜給有功將士。

這段時間來的戰鬥讓孫策成熟了不少,公孫續已經許諾了他,隻要孫策能順利通過接下來的考核,就可以賞他五百匹戰馬,這讓孫策是相當興奮。

孫堅的命令他終於可以圓滿完成,更加重要的是,隻要有了戰馬,孫策就可以回去組建自己的騎兵親衛,隻要五百精銳騎兵,孫策堅信,他就可以縱橫江東無敵手。

隻要有戰馬,到時候再從公孫續這裏借幾十個騎兵好手回去教導騎術,孫策的騎兵夢,很快就要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