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中計1(1 / 2)

公孫續知道正主現在才算出場,但是現在如果說要跑肯定是不可能,對方既然算定了自己這邊會來搶親,肯定就把自己的退路想清楚了,與其如此,倒不如固守待援。公孫續相信援兵就在路上。

公孫續趕緊下令立馬用運貨的馬車構建車陣以抵禦敵軍的進攻。同時又派孫策率三百人去接應張飛。很快,車陣就構建好,張飛也率人邊打邊退,很快也撤進了車陣之中。

公孫續適時的將張飛等人接應到車陣之中,隨後亂箭齊發,將追兵射退。

看著越來越多的追兵,公孫續一下子頭大了。因為這些人根本就不是西涼騎兵,看起著裝,雖然有一千人裝備了漢軍的鎧甲。但是大部分人的裝扮明顯不是漢族人該有的。

這時,張飛立馬跑過來說道:“是南匈奴的人,他們似乎一直都尾隨著迎親隊伍。”

“南匈奴?”公孫續滿腦子問號,這時候怎麼會有南匈奴的人在這裏,而且,粗略估計大概有五千人。這樣一支少數民族的武裝竟然越過了並州到了這裏,為什麼並州那邊沒有消息傳來?

其實,公孫續不知道的是,這支部隊的領頭人是南匈奴左賢王於扶羅,當年張純叛亂,漢靈帝調發南匈奴兵,單於羌渠遣其子左賢王於扶羅將騎前往,當初公孫瓚征討張純的時候就打算與於扶羅聯軍。可是後來,匈奴國人恐發兵後受漢朝節製,於是匈奴右部與先後反漢的屠各胡聯合,共計十萬人,攻殺羌渠。

一場暴亂,就這樣發生,然後迅速結束了,匈奴單於被殺,整個南匈奴也暫時陷入了混亂狀態。

當時,正領兵在外的於扶羅得知自己的後方沒有了的時候就自立為單於,遠遁北方,準備積蓄力量報仇。所以,當初征討張純的那戰沒有於扶羅的影子,公孫瓚才會被迫固守河邊。

南匈奴內部叛亂的國人懼怕於扶羅為父報仇,就另立須卜骨都候為單於。於扶羅在外流浪數年,幾次報仇未果,又損失了不少力量。無奈之下,隻得向漢朝求援。

隻是這時候,漢靈帝病死,董卓進京後又忙於內部的事情。於扶羅的求援一直沒有回音。不得已,這次於扶羅率兵五千偷偷從涼州越過邊界,停留在羌胡雜居的一帶草原,然後再次派遣使者求援。

李儒接到求援信後本不在意,但是公孫續失蹤後李儒立馬想起這招借刀殺人。這才有了於扶羅尾隨迎親隊伍的事件。

於扶羅到現在都對漢朝內部的事情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現在自己到底追殺的是什麼人,李儒是以漢朝皇帝的名義下令,讓於扶羅追殺搶親的隊伍。事成時候就發兵幫於扶羅奪回單於之位。

於扶羅也是出於無奈,隻得聽命行事,自己率領一千人尾隨迎親隊伍,其餘人馬遠遠分散吊著。當公孫續動手的時候,迎親隊伍中發出的那支響箭其實是發給於扶羅的。

而張飛,正好就遇到了前來劫殺的於扶羅,兩軍都認為對方是自己的敵人,於是立馬交手。張飛也是在交手過程中才發現自己的對手竟然變成了匈奴人,一時之間也摸不清頭腦。

車陣之外,於扶羅的千人隊已經損失了三百人,公孫續這邊又防守極嚴。所以他沒有強攻,而是派兵去召集其他四千人。

公孫續這邊也損失了將近兩百人,剛剛張飛以寡敵眾,損失很大。統計結果出來後,公孫續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能讓自己受這麼大損失的隊伍絕對不簡單,這支匈奴軍隊的戰鬥力很強。

這支匈奴兵的戰鬥力,當然是不可小覷的,於扶羅身邊的千人隊就是他的親兵,其中的每一個人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匈奴勇士,再加上這麼多年一直流浪在外都還能存活下來,其中每個士兵的戰鬥力和意誌力可想而知了。

其實,震撼的何止公孫續,於扶羅也處於震撼中,他對自己的親兵千人隊有絕對的信心,如果是在草原上,哪怕遇見了兩倍於自己這邊的敵人,於扶羅也有信心正麵擊破對方。

可是,就在剛才,就這麼交手一會,於扶羅竟然損失了三百多精銳,這對於力量薄弱,又漂流在外的於扶羅來說,確實夠肉痛的。恐怕。也就隻有於扶羅的手下才能體會他的心情吧。

公孫思考過後立馬下令道:“豎起我的大旗,每隔一柱香的時間就放一次響箭。另外,命令士兵大聲呼喊大漢驃騎將軍在此誅殺叛逆,其餘人不得阻攔。”

張飛立馬照做,於扶羅這邊很快就聚齊了三千人,正準備發動進攻的時候卻見車陣之中豎起了漢朝驃騎將軍的大旗,這下輪到於扶羅傻眼了。現在的南匈奴其實還是附屬於漢朝,於扶羅就算是匈奴單於,他也隻是大漢的一個官而已,很明顯,他的官位要比公孫續的小。而且還要小很多,更重要的是,於扶羅再怎麼牛氣,他也不夠格跟漢朝的驃騎將軍叫陣啊,除非他要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