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中原局勢2(1 / 2)

李儒這些天一直忙著勸諫董卓,他並不想看到西涼軍就這樣沒落了,但是,現在董卓這個情況,李儒確實是無能為力了,有幾次李儒勸諫的多了,董卓甚至都對李儒發火了。

麵對董卓性情的轉變,李儒心裏其實是明白的,當初盟軍數十萬人一起討伐董卓的時候,董卓要麵臨的壓力很大,甚至,當時董卓也不一定看得到希望。

但是,結果卻出乎董卓的意料,他成了間接最大受益者,盟軍最終是敗在了自己手上,董卓經曆過這樣的大悲和大喜之後,他的內心也發生了變化。

現在的董卓,其實就是長安的皇帝,誰敢不聽從他的命令,再加上董卓前半生幾乎都是在奔波奮鬥看別人眼色,現在的他,終於實現了自己一直都不敢想象的夢想,這種境遇的轉變,直接導致了董卓性情的變化。

而且,董卓其實是個懂得享受的人,現在,皇宮中這麼多美女,可以說都是他董卓的,他想幹什麼都沒人能阻擋,再加上他手裏有西涼軍,天下群雄,又有幾個敢跟他叫板。

如此一來,董卓再也沒有心思去想著爭霸天下了,現在的董卓,早就不是三十年前那個有著雄心壯誌的青年,也不是當初那個仗劍行俠的遊俠兒了。

他老了,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浪費在拚搏上,與其如此,他倒覺得現在最重要的是及時行樂。

董卓心裏也明白,自己能有現在的地位,完全是因為手上有軍隊,是西涼軍成就了今天的董卓,所以,麵對西涼軍軍紀敗壞的現象,董卓也沒有下令製止。

西涼軍之所以剽悍,就是因為他們來自邊疆地區,常年好勇鬥狠養成了他們的性格,再加上軍餉又不能喂飽這些士兵,他們當然得想辦法去發財,現在不打仗,不能從敵軍身上弄到錢財,那他們就隻能從老百姓手上下功夫了。

其實,董卓之所以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董卓沒有兒子。

董卓的總共才四個女兒,長女早亡,次女嫁給了牛輔,三女是李儒的正妻,至於第四個女兒,年齡較小,現在才十三歲,董卓對這個最小的女兒寵愛異常。

可是,偏偏董卓這樣的一方豪強,他竟然沒有兒子,這讓董卓無法接受,縱使董卓取下了偌大的基業,到時候他傳給誰呢?難道傳給自己女婿不成,董卓自問自己還沒有大方到這個地步。

本來,董卓有個侄子,乃是他大哥的兒子,可是,這個侄子比董卓還不如,整天隻知道飲酒作樂,長的倒是人高馬大,隻是胖的跟個肥豬一樣,而且還隻知道仗勢欺人,要不是看在自己那早死了的大哥的麵子上,董卓早就將這個不成器的侄子踢到一邊去了。

董卓很滿足現在的生活,他心裏當然明白李儒是為自己好,但是李儒不明白他心中的苦,另外,董卓也明白自己沒有多少年可以活了,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將自己這幾十年沒有享受過的生活都補回來。

長安這邊可謂是人間地獄了,百姓苦不堪言,不少百姓都拖家帶口的想往並州遷徙,但是,董卓也下了命令,禁止流民湧向並州,現在,隻要是公孫續想要的,董卓都會想著法子破壞,再者,百姓都跑了,誰還來給自己種糧啊。

董卓除了荒淫無恥以外,有時候興致來了還不忘顯露一把自己的政治才能,為此,董卓經常頒布一些法令。

他頒布的法律刑罰相當混亂無度,不成體統:對普通老百姓往往實施嚴刑酷法,而對親信家族,則違法不究,一切都取決於董卓個人的意誌。

有次,董卓專門指派司隸校尉劉器登記所謂“為子不孝,為臣不忠,為吏不清,為弟不順”的臣民,凡是冊上有名者,都應處死,財產沒收。不久,整個長安地區便民怨沸騰,冤獄遍地。

李儒麵對長安的情況,他覺得自己是無能為力了,為了避免尷尬,李儒稱病不再上朝,長安的事情,不是他不管,而是他管不了,李儒覺得自己現在是盡力了。

董卓集團的惡行,已經讓不少人仇恨起來,很多世家大族都在想著辦法去推翻董卓的暴政。

越騎校尉伍孚對董卓的倒行逆施十分痛恨,發誓要親手殺死董卓。一天,伍孚身藏佩刀,前來拜見董卓。交談完畢後,伍孚便告辭離去。董卓起身出門相送,用手輕輕拍著伍孚的後背,表現出極其親切的樣子。

伍孚瞅準機會,猛地抽出佩刀向董卓刺去。由於殺人心切,用力過猛,失手沒刺中要害。董卓大驚,慌忙奮力反擊,並急呼衛兵出手相救,這才脫離危險。伍孚在與衛兵鬥爭過程中,由於寡不敵眾,被亂劍刺死。事後,董卓大罵伍孚包藏禍心,不講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