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擊打著大地的聲音再次傳來,北疆軍士兵們早已熟悉了這種催命的聲響,匈奴這邊,前排的千匹戰馬被十幾個人驅趕著,似乎是要一舉攻破北疆軍的前沿陣地。
可是,北疆軍這邊也早有準備,就在這千匹戰馬剛剛進去兩百步的距離的時候,前排鐵槍兵陣內,一個校尉吼道:“爬下。”
身材高大的鐵槍兵們立刻趴在地上,接著,從他們頭頂上傳來一陣陣刺破空氣的聲音,這是弩車在發威。
很快,一根根長矛一般的箭矢就射中了那些狂奔中的戰馬,千匹戰馬受到驚擾,再也不敢往前衝鋒,這時候,後麵的有五千匈奴騎兵已經緊追其後,千匹戰馬的作用已經失去,接下來,就看騎兵們的了。
北疆軍這邊,車陣共分兩排,剛剛發威的乃是第一排弩車,士兵們發射過箭矢後就立即拉開弩弦,而後在箭槽內放上箭矢,準備下一次發射。
就在匈奴士兵進入射程後,第二排的弩車搶先發射,一百七十步外,一排排匈奴騎兵連人帶馬都被貫穿,有的匈奴士兵沒有死透,直接被釘在大地上,更多的則是跟戰馬死在一塊了。
兩排弩車,連續發射了四波箭矢後就立馬後撤,好在弩車上麵有輪子,撤退起來很方便,後排的長槍兵立馬踏著齊步上前列陣,填充了弩車撤走後留下的空缺。
前排的鐵槍兵們已經衝陣半蹲列陣,剛剛的弩車給了匈奴騎兵們沉重打擊,接下來,就看這些兵士們如何反擊了。
匈奴騎兵們沒有了一開始進攻時的凶悍,不少匈奴騎兵臉上都帶著畏懼和茫然,北疆軍的車陣太過堅固,前幾次數萬大軍都不能攻破,更別說這一次隻有五千騎兵了。
雖然很多小兵們都知道這個道理,可是,他們身後有督戰隊,遠處還有單於的兩萬射雕者衛隊盯著,他們也不得不執行這種送死的命令。
很快,匈奴騎兵就進入弓箭的射程,北疆軍的弩手們進行拋射反擊,接著,很多匈奴騎兵冒著生命危險終於撞上了鐵槍兵的長槍,結束了他們存在的價值。
一個又一個匈奴騎兵以這種自殺式的進攻撞擊著北疆軍的陣型,在這五千騎兵隻剩下三千多人的時候,他們接到了撤退的號角,可是,在他們撤退後不久,又有一支五千人的匈奴騎兵飛奔而來。
如此往複三次過後,北疆軍陣前的障礙都被清除完畢,不少鐵槍兵也被撞飛,第三波匈奴騎兵已經跟北疆軍刀盾手和長槍兵的組合交上手,很快,匈奴這邊的五千步兵也趕上,雙方很快就戰成一團。
北疆軍依靠著嚴密的陣型進行反擊,匈奴士兵則仗著草原人特有的悍勇在進攻,雙方都在進行著有我無敵的廝殺。
大戰進行的甚是激烈,有好幾次,北疆軍的前排軍士們都差點被對方衝破陣型,虎賁軍出手過四次後就換成是陷陣營在關鍵時刻出手,這一下,幾乎所有新兵都要去跟敵軍廝殺。
就這樣又鏖戰了一個時辰,匈奴人再次付出了將近一萬人的代價,可是,北疆軍的車陣依然屹立著,匈奴單於大發雷霆,他終於失去了最後的理智,在留下一萬人護衛自己後,兩萬匈奴生力軍加入了戰圈。
形勢對北疆軍已經很不利,尤其是對方騎兵的衝鋒,使得北疆軍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
為了打開僵局,公孫續立馬下令所有重甲騎兵衝殺一陣,不管怎麼樣也得讓步兵們緩緩氣,重甲騎兵的到來,直接碾碎了前排兩千匈奴步軍,也逼得匈奴大軍後撤四十步。
可是,重甲騎兵的衝鋒距離有限,衝的太遠的話會陷入重圍,為此,他們在取得一定的戰果後不得不返回重新列陣,這時,匈奴軍的射雕者們抓住這個機會準備反攻射擊,不少重甲騎兵身中十多箭,可是他們仍然在苦苦支撐著。
就在匈奴這邊氣勢如虹的時候,突然,北疆軍側後方傳來一陣陣馬蹄聲,雙方將士都不禁舉目觀望,引入眼簾的,是一萬多匈奴騎兵在狂奔,似乎是後麵有什麼在追趕他們一樣。
就在匈奴人詫異的時候,北疆軍特有的黑龍戰旗出現在天邊,原來,這些匈奴騎兵時被安排去追殺那兩萬北疆軍騎兵的,可惜,他們追殺不成反折損了不少人馬,結果被北疆軍騎兵反著追殺過來。
匈奴單於沒有辦法,他隻得從戰場上抽調一萬人去接應這些敗兵,可是,就在戰場這邊的形勢稍稍發生變化的時候,匈奴軍後方,也就是匈奴單於所在的後方,響起了嘹亮的號角。
公孫續聽到這號角大呼道:“好,成了,虎賁騎兵立馬集結,準備隨我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