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抉擇2(1 / 2)

黑山軍這邊在焦急怎麼應付北疆軍,可是北疆軍同樣著急,公孫續明白自己不能在這裏耽誤太久,遲則生變,自己這邊的騎兵要是不能及時回援草原的話,匈奴那邊恐怕真的會采取什麼手段。

而且,從匈奴人接二連三的拉攏黑山軍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匈奴人現在是改變了方略,他們深知在軍事上很難做到擊敗北疆軍,所以,他們就必須要拉攏盟友。

鮮卑中部和鮮卑西部雖然同屬草原部落,但是,一來鮮卑和匈奴是世仇,雙方很難達成一致的意見,二來,顏良領兵十餘萬鎮守鮮卑東部,若是鮮卑部落膽敢亂來一點的話,顏良那邊也不是吃素的。

可惜的是徐榮那邊那不能抽開身,不然公孫續就可以將黑山軍這個麻煩交給徐榮來處理,三韓之地雖然早就被徐榮拿下,可是那裏並不太平,時常有部落反抗,徐榮正是被這些小麻煩給拖住了。

況且,遼東那邊需要徐榮看著,總的來說,不管是遼東還是三韓地區,都需要大量兵力鎮守,若是徐榮離開了,恐怕會出現不小的混亂。

本來,黑山軍這些年很是低調,公孫續也就有點忽視黑山軍的存在,可是,讓公孫續沒有料到的是,這一次竟然袁紹這家夥把黑山軍給拖下水了。

本來,這也不是什麼大事,畢竟張燕這人一直都還比較理智,至少還沒有正麵跟北疆軍交鋒過,哪怕是北疆軍三萬騎兵回援雁門的時候,張燕也是明智的選擇及時退走。

可是,北疆這邊鬧出這麼大動靜,自然是沒有瞞過匈奴那邊,匈奴人與北疆軍在草原對峙,在軍事上一直被北疆軍給壓著打,他們急需尋找突破口。

之前的李大目就是他們尋找的對象之一,可惜的是,不等匈奴那邊派出騎兵來支援李大目攻打雁門,卻被公孫續搶先一步救下了雁門,而李大目也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中歸順了北疆軍,這樣一來,匈奴人自然就得重新尋找合作的對象。

偏偏這個時候張燕出現在匈奴人的視野,黑山軍號稱百萬,這樣的戰鬥力當然不容小覷,況且,匈奴人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對北疆軍的後方造成威脅的盟友,而黑山軍,恰恰符合了這個條件。

公孫續也是在這兩天接到的情報中才意識到問題比他想象的還要嚴重,經過郭嘉的一番分析後,公孫續明白,現在必須壓製住黑山軍,如果讓黑山軍鬧出點什麼亂子的話,不僅僅是匈奴那邊會反攻,恐怕鮮卑那邊也會出亂子。

原來,上次李大目率人攻打雁門的時候,鮮卑那邊也接到了消息,雖然在顏良的監視下鮮卑不敢亂來,可是,經過探子的偵查,顏良竟然發現鮮卑已經開始在暗地裏調動兵馬了。

如此一來,形勢可就嚴峻了,與鮮卑毗鄰的烏桓、烏丸等一些較小的草原遊牧部落也沒有閑著,如果鮮卑有異動,恐怕這些部落也會摻雜在其中,到時候,顏良那邊能否壓製住,恐怕還是個問題。

要想遏製住草原部落的勢頭,公孫續就必須徹底壓製住黑山軍,不論是擊敗還是招降黑山軍,公孫續都必須做到,不能讓草原部落看到一丁點機會,不然的話,北疆軍到時候要麵對的,恐怕不僅僅是匈奴的三十萬騎兵了。

公孫續暫時駐紮在黑山腳下,而李大目和黃濤則忙著聯係黑山軍中的熟人,勸他們投降北疆軍,為了能夠和平解決黑山軍的事情,公孫續給黑山軍開出了較為優厚的條件,甚至連民族大義都被公孫續搬上來了。

就這樣又停留了兩天後,黑山軍內部一些人果然被說動了,在北疆軍和匈奴人之間,不少人更傾向於北疆軍,再怎麼說北疆軍都是漢人的政權,他們沒有理由為了點戰馬就出賣國家。

可是呢,以張白騎為首的一部分人卻支持與匈奴人聯合,這樣可以趁機發展勢力,當然,更多的人卻選擇了跟白繞一樣采取觀望的態度,他們還在等,看哪一方更有獲勝的機會。

張燕現在很是苦惱,他對黑山軍的掌控並不是那麼如意,雖然李大目雷公這幾支黑山軍沒了,可是,剩下的黑山軍中,不服他的還大有人在。

本來,這也不算什麼大事,哪支部隊內部沒有點派係鬥爭,而且,依照張燕的性格,這要是放在平時,他肯定會找個理由把那些鬧事的全都給弄死,張燕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誰惹火了他,他可不會心慈手軟。

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現在是非常時機,一個處理不好就會鬧出大問題,張燕不想因為自己的一個錯誤決定而將黑山軍送上絕路,所以,這些天,張燕都沒有下結論,他想等張寧醒來,畢竟,很多時候,張寧比他看的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