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昆不是沒有頭腦的莽漢,再怎麼說他在草原上也經曆過不少戰陣,以往在與鮮卑和羌族之間的戰鬥中,鐵昆也能有很好的表現,至少,在衝陣殺敵時,鐵昆也算得上是匈奴中少有的勇士。
現在,在鐵昆眼中,北疆軍前邊的兩萬騎兵簡直就是菜鳥,這樣的騎兵怎麼可以上戰場,如果這是在與鮮卑或是羌族人的戰鬥,鐵昆必定是已經發動進攻了,因為對方的漏洞太多了。
可是,現在鐵昆的對手是公孫續,他不敢輕舉妄動,上次的教訓他依然清晰的記得,就是因為自己輕敵才給了公孫續機會,所以,這一次,鐵昆是一定要小心應對的。
不過,作為久經沙場的老將,鐵昆也看得出現在對麵北疆軍的表現不像是裝出來的,如果放過這樣好的機會不進攻的話,那簡直就有點對不住自己了。
思慮再三後,鐵昆決定還是按原計劃試探一下,反正現在選鋒軍主力被引開,哪怕前邊是陷阱,隻要自己不被拖住就行。
不一會,匈奴軍陣這邊響起號角聲,前排兩支千人隊緩緩出發朝前奔去,這是匈奴人試探性的第一次進攻,他們要試探這支北疆軍的真實水平。
雙方距離甚遠,足夠騎兵的衝刺和拚殺,北疆軍這邊也響起一陣陣號角聲,這時,北疆軍前軍騎兵中,張頜對身後三千騎兵吼道:“將士們,跟著我衝。”
就在剛剛,張頜的腦海中還在想著公孫續前幾天跟他商議軍情時的情景,當日張頜被公孫續訓斥了一頓後,他越想越覺得不對,回去把自己關起來仔細一想後,隱隱琢磨出了點公孫續的意思。
從常理上講,敵我雙方交戰的時候,如果有一方被圍,那這一方自然而然的就想著突圍或是想辦法解除被圍困的狀態,不然就有一種被敵軍壓著打的局勢。
所以,當北疆軍被匈奴人偷襲吃了虧退守大營的時候,北疆軍士兵大多都覺得自己這邊是失利了,尤其是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北疆軍都被匈奴人堵在大營裏出不去。
這種情況一直維持了大半個月,匈奴人死死的圍困住了北疆軍大營,無論是誰看到,都會覺得北疆軍這邊是連隻蒼蠅都飛不出去的感覺,所以,大多數北疆軍士兵想到的就是突圍或者向公孫續請求救援。
可是事實上是不是這樣呢?張頜仔細一想,突然發現大營中的幾個主將壓根就不把被圍困當回事情,麵對匈奴人的進攻,高順將軍一人鎮定指揮,壓根就沒給匈奴人占到半點便宜。
水寨那邊,甘寧時常帶領水軍趁著半夜跑出去鬧騰一下,搞出不小的動靜,惹得匈奴人每次至少都要出動一兩萬人在河對岸巡邏,嚴防自己這邊偷襲,可最後也隻是徒增士兵的疲勞而已。
另外,大營中,黃忠將軍全身心投入在步軍的訓練當中,張飛將軍在整頓重甲騎兵,趙雲將軍則是帶著白袍軍訓練新軍騎兵,除非是高順將軍有調令,否則他們三個壓根就不會搭理營外的匈奴人。
想清楚這一切後,張頜才猛然發現自己從一開始就走入了誤區,大營被圍困是事實,但這並沒有給北疆軍帶來什麼損失,除了在一開始被匈奴人偷襲的時候新軍差點被打亂以外,接下來,雙方幾乎都隻是持平。
而且,選鋒軍一萬人一直沒有回到大營,給人一種被圍殲了的錯覺,很多士兵都猜測這一萬選鋒軍是不是全軍覆沒了,可是,現在張頜知道,選鋒軍現在都好好的,沒有多大損失。
理清思路後,張頜似乎明白公孫續和大營內的兩位軍師要幹什麼了,既然匈奴人喜歡圍困北疆軍,那就讓去圍困就是了,反正又不會少了什麼。
當張頜把自己的這些想法跟公孫續講述了一遍之後,公孫續總算是沒有再訓斥他,反而讓他和黃敘去整頓黑山軍兩萬騎兵,這兩萬騎兵都隻能說是新兵,暫時沒有合適的將領,所以公孫續就把這個爛攤子交給了張頜和黃敘。
在得知匈奴有四萬騎兵前來騷擾的時候,公孫續給張頜下了個許敗不許勝的命令,接到這道軍令的時候,張頜也隻有苦笑兩聲了,他明白這軍令的意義所在,隻不過,要讓他來執行這道命令,確實有點坑人的感覺啊。
張頜率軍緩緩加速之後,黃敘也立即指揮身後三千騎兵列陣,不過,他並不打算自己領兵,一名騎兵校尉在三千騎兵中央給騎兵們打氣。
沒多久,場中騎兵都漸漸加速了,張頜這邊的騎兵采取的是錐形衝鋒陣型,這個陣型的要點就在於騎兵們要保持陣型的密集度,同時,最前打頭陣的騎兵要足夠悍勇,張頜怕別人勝任不了這個指職責,這才在最前邊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