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公孫續這邊還真是沒有閑著,本來,按照前幾天的情況,匈奴這邊應該是趁早就發動進攻了,可是今天,匈奴這邊竟然沒有,這反常現象引起了公孫續的懷疑。
接到鷹奴傳信後,公孫續也立即做出調整,一直以來,公孫續都隱藏了手上將近兩萬兵力,當初匈奴人的探子打探到的消息也隻是顯示公孫續這邊隻有三萬步兵。
所以,一直以來,匈奴單於也認為公孫續這邊總兵力不過七萬不到,要不是有兩萬選鋒軍壓住了陣腳,匈奴單於甚至早就派大軍攻上山了。
這也是公孫續的高明之處,永遠不讓敵軍摸清楚自己的底細,隻有這樣,才能讓敵軍不能做出正確判斷,如此一來,自己也就有機會抓住對方戰略上的缺陷。
很明顯,匈奴單於對公孫續這一路人馬的策略就出了問題,要是他知道公孫續手上還有兩萬生力軍的話,他是不可能隻派四萬多騎兵去攻打的。
小瞧人,或者錯估了對手,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匈奴這邊現在就已經付出了代價,公孫續先是以騎兵打頭陣,在這山上,北疆軍騎兵是借著山勢衝鋒,這更增加了騎兵的威力。
雖然匈奴這邊也有幾個千夫長指揮騎兵進行反衝鋒,可是,他們是爬坡,騎兵的攻勢大減。
到目前為止,公孫續一直都沒有動用過選鋒軍,從堅守陣地到現在的反攻,公孫續全靠黑山軍,不論是黑山軍步兵還是黑山軍騎兵,在這次防守戰中表現都不錯。
現在,黑山軍騎兵還在跟匈奴騎兵糾纏,匈奴騎兵的戰鬥力確實要比黑山軍騎兵高出不止一籌,不過,現在這情況,黑山軍騎兵占據了地利的優勢,再加上這山地其實不適合騎兵大規模展開,黑山軍騎兵的劣勢被彌補了很多。
不僅如此,黑山軍騎兵在兵器和盔甲上的優勢現在得以被十二分的發揮,雙方將士在半山腰焦灼著,誰也不肯退讓一步,不過,在這混戰中,雙方將士又不能像在平原上那樣組建陣型,匈奴騎兵的優勢很難發揮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采取騎射和驅趕戰術也不現實,戰馬跑動不起來,稍微跑的快了的話,山坡上的碎石和一地檑木等物都會對戰馬的馬蹄造成傷害。
匈奴騎兵的戰馬算是不怎麼嬌貴的了,但在這滿地都是鋒利碎石的場地中,匈奴騎兵的戰馬就比不過黑山軍的戰馬了。
很多匈奴將士心中也很是納悶,再這樣的場地中,這些北疆軍生疏的騎兵是怎麼控製好戰馬的,難道他們就不怕戰馬受傷嗎?就不怕戰馬不受控製而亂跑嗎?
這些問題,沒有人來回答他們,他們隻知道一件事情,北疆軍騎兵的戰馬不懼怕道路崎嶇的山路,不懼怕山上的碎石和荊棘,反觀自己這邊,不少騎兵戰馬的馬蹄已經裂開,許多戰馬都不能奔跑。
現在的混戰,完全成了單對單的互鬥,好在山坡範圍不大,雙方一次總共最多也就隻能投入五六千騎兵進行較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壓著打,但是匈奴士兵卻沒有後退的意思。
這些匈奴騎騎兵中,不少人都見識過這支北疆軍騎兵的戰鬥力,他們不願意相信,就是這麼一群菜鳥級別的騎兵,現在竟然跟自己這邊焦灼成平局,而且還有慢慢占據優勢局麵的趨勢。
悍勇的匈奴騎兵無法接受這種情況,他們必須捍衛匈奴勇士的尊嚴,在他們看來,被這群菜鳥擊敗,簡直就是莫大的恥辱,因此,匈奴人的血性鼓舞著他們堅持下去,絕不後退。
不過,到目前為止,這都隻是公孫續的試探進攻而已,匈奴空有四萬精銳騎兵卻不能一次性展開,他們隻能跟在公孫續後麵使用添油戰術,讓一個個千人隊去接替下被打殘的部隊。
反觀公孫續這邊也差不多,當一個部隊的建製被打殘後,其他部隊就會替換上,而且,總的來說,黑山軍騎兵師壓著匈奴騎兵打,每交手一段時間,匈奴人的陣地就會後退一段距離,而黑山軍步兵則會趁機將其全部占領。
匈奴人想反攻,但苦於缺乏統一指揮和調度,留在這裏的最高指揮官就是鐵昆,可他也就隻能調動兩萬騎兵而已,至於那兩萬單於親衛,他是不敢插手的,那是禁區,除了匈奴單於,誰也不敢亂動。
僅僅依靠鐵昆調動的那兩萬騎兵,最多也就隻能跟黑山軍兩萬騎兵打個平手而已,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平局也會逐漸向北疆軍傾斜。
不過,鐵昆心中並不特別擔心,如果不是單於有令寸土必爭,鐵昆現在寧願下令全軍退出山地防守,北疆軍能占據的優勢不過就是在這山地上向下衝鋒而已,一旦離開這山地,匈奴勇士的威風就能立馬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