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被單於的驚呼嚇了一跳,他們不知道單於又想到了什麼,於是都轉頭看著他。
隻見單於驚慌失措的說道:“他們,不是放棄了追擊,他們是報信去了。來人,把地圖拿來,快。”
立馬有士兵將地圖鋪開,匈奴單於趴在上麵尋找自己的位置,然後是公孫續的位置,接著,他又讓這兩人上前指認他們最後遇到選鋒軍的地方。
等到所有位置都確定後,匈奴單於搖頭說道:“不好,他們放棄追擊的地點離公孫續這邊也就距離二十多裏,他們多半是發現了公孫續的所在,因此回去報信去了。
這下麻煩了,公孫續肯定是不知道河套那邊出事了,所以他才會不斷挑釁試探我軍的反應,要不是我讓鐵昆拚死頂住了他的進攻,恐怕他現在都要大舉反擊了。”
眾人似乎是聽明白了點什麼,不過,他們都希望單於能進一步解釋。
可是現在這個時候,單於哪還有心情繼續解釋啊,他在帳中不斷踱步,同時自言自語道:“今天夜裏公孫續肯定是能知道消息的,他故意讓一萬選鋒軍從五原潛入草原後方就是為了這個事。
如果是小股傳令兵,這一萬選鋒軍還不一定能發現,但是右穀蠡王五萬人馬肯定就逃不過他們的視線,但是這一萬選鋒軍也不能確定公孫續的位置,所以,他們無法將情報送到公孫續手上。
這下慘了,這一百選鋒軍是追蹤著過來的,他們就是想找到公孫續然後把草原那邊的情況彙報上去,該死,我怎麼遺漏了這一環節,公孫續接到情報肯定不會閑著了,該死、、、、、、”
眾人都看著單於在自言自語,很多事情,他們都不知道,更加就想不出對策了。
將近一柱香的時間後,單於突然下令道:“快,趁著天黑,大軍立馬秘密集結,我軍必須在敵軍反應過來之前退走,不能在這裏耽擱了。
來人,立馬傳令給左穀蠡王,讓他連夜整頓部下悄悄前來與我彙合,不要讓敵軍發現異常,渡口大營那邊有敵軍白袍軍,想退走或許沒那麼容易,傳令左穀蠡王,如果情勢危急,最好留下幾千人馬斷後。”
想了一會後,匈奴單於又立馬下令道:“來人,快馬加鞭傳令給左賢王,讓他打起精神嚴防公孫續趁夜偷襲,再傳令給我的兩萬親衛,要他們聽命於左賢王,誓死扛住公孫續的進攻,至少要拖住敵軍兩天以上,不能讓他們突圍成功。”
接連下了兩道命令自後,單於又立馬趴在地圖上思考了起來,眾人也不敢耽擱,全都下去整頓兵馬去了。
這大黑夜的,匈奴這邊將近二十萬騎兵要整頓完畢然後連夜撤走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別說對麵大營內的北疆軍會不會發現,就算不會,他們這二十萬人又能撤退多遠呢?
高順這些天正苦於如何破解眼前的僵局,匈奴人的反應有點出乎他的意料,這三天來,匈奴人的抵抗甚至強烈,他們雖然放棄了主動進攻,但卻一直沒有退走,這就直接讓高順不能進行下一步行動。
趙雲那邊也苦於對方兵力過多而沒有進展,在不動搖營內精銳騎兵的情況下,高順覺得很難將匈奴人驅趕走了,但是如果再大量動用騎兵的會,必定又是兩敗俱傷的局麵,匈奴人的主力沒有遭受損失,自己就不能讓騎兵損失太多。
就在匈奴單於在大帳內下令調動兵馬的時候,高順此刻正和兩位軍師在帥帳內商議軍情,有道是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這樣的人,不是沒有,隻不過是少數而已。
很明顯,現在在帥帳內的兩位北疆軍軍師就是這樣的奇才,高順漸漸被眼前的局勢給弄糊塗了,所以,他不得不向兩位軍師求教,希望能喝他們一起製定出合適的方案。
帳內,高順一直在和戲誌才商議軍情,兩人不斷交流,戲誌才是從大局入手,從宏觀角度把握整個戰局走向,他認為,匈奴人的優勢隻是暫時的,等時機一到,匈奴人必敗無疑。
高順則是從兩軍交手的戰役入手,從微觀角度評價雙方兵馬的優劣和各自的優勢,在他看來,匈奴人勝在騎兵機動性強,來去如風,但是,這個有點,恰恰也造就了匈奴人的最大的兩個缺點。
第一,匈奴人僅僅戰馬就有數十萬匹,後勤壓力太大,切管理較難,一旦出現瘟疫之類的災害,匈奴大軍就算是全毀了。第二,匈奴騎兵曾經威震塞外,但是,這幾百年來,匈奴人還是依仗騎兵,兵種單一,所有騎兵的裝備較差,都屬於輕騎兵的範疇,很多人使用的還是青銅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