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進駐草原2(1 / 2)

第二天繼續上路後,四千多俘虜兵的表現果然要好上很多,由典韋去負責這些人是最好的選擇。依照典韋的經驗,跟這些人講道理純粹是浪費時間。典韋或許不夠明白什麼叫做大棒加甜棗,但是他很清楚,隻要自己下狠手先宰幾個鬧事的,再給其他人賞點好吃的,大部分人絕對會很聽話。

這是典韋當年在洛陽的時候得出的結論,管你多牛氣的人物,當了俘虜最好就老老實實的,要不然就先做了你。

不得不說,典韋這種辦法往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文醜和張飛這些人對待俘虜的辦法也都大同小異。

鑒於一路上還有可能會遇到遊兵散勇或是大批成建製的敵軍,公孫續也不得不加強警戒,大軍的行軍速度慢了下來,同時,典韋向公孫續申請了一千匹戰馬和一千騎兵的裝備,公孫續明白這是典韋想通過實戰挑選可用的俘虜兵。

反正自己這邊還有足夠戰馬,有這些人出力效命也是不錯的選擇,公孫續可不怕他們會不會再次叛變,也不看看現在草原上誰的拳頭最硬,敢於叛變逃跑的,能不能活下來還是個問題,誰沒事願意去擔這個風險。

徐晃此刻也正在草原上遊弋,他按照徐庶指出的方向行軍,一路上對遇到的大小部落都給予足夠的震懾,凡是被徐晃碰到的部落都明白了一件事,草原已經變天了,他們必須做出選擇。

而且這個選擇還是單選題,不選擇站在北疆軍這一邊的基本宣判死刑,這倒不是北疆軍想來就這麼強橫,關鍵是這些地盤都毗鄰河套,要是在身邊留下這些關係不明朗的部落,這以後的安全可就沒有著落了。

麵對北疆軍的強勢,這些部落都沒得選擇,他們能選嗎?但凡是親近匈奴的部落都已經向別的地方遷徙了,留下來的,都是實力不夠強大或是不想惹事的,再者,北疆軍再怎麼強橫也還沒有去隨意殺戮,這對他們來說,已經是一種幸運了。

公孫續和徐晃這兩邊把動靜鬧這麼大,他們要是還查探不到對方的蹤跡的話,那簡直就是笑話了,半天後,公孫續這邊的鷹奴傳回消息說河套方向七十裏外有大規模部隊,公孫續二話不說就加快行軍速度,並派遣斥候兵先行區查探。

當夜,兩軍終於彙合,找到合適地點紮營後,公孫續直接就將徐晃找來召開會議。

大帳中,徐晃正在向公孫續講解河套這邊的形勢。

“主公,軍師正率領大軍三萬鎮守河套,被截留下來的匈奴牧民暫時還好控製,可是時間一長的話恐怕會出問題,再加上河套附近的草原總是出現大股騎兵,這也是個巨大威脅。”徐晃講述完所有情況後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公孫續皺著眉頭沒有說話,徐晃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河套的局勢很不安穩,除非高順那邊的大軍能夠進駐河套,否則這邊一直都不安全,匈奴雖然被擊敗了,可是現今真正的草原霸主乃是鮮卑,要不是當年自己整合了幽州和遼東的全部實力讓鮮卑陷入混亂的話,恐怕這次攻取河套基本也就沒有希望。

當年一戰,鮮卑東部被攻取,許多鮮卑部落在首領的率領下繼續向北或是向西遷徙,鮮卑西部和鮮卑中部的勢力受到衝擊,從而引發了鮮卑部落之間的內戰,剛開始這種形勢確實是有利於公孫續的,畢竟他那時候也是元氣大傷需要休養生息以鞏固自己的領土。

可是,這些年下來,不僅僅是公孫續的實力增長了,鮮卑這邊的情況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俗話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鮮卑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內戰,形勢也逐漸明朗起來,幾個大勢力占據了鮮卑的大部分草原。

當年公孫續刻意放走的和連沒有死在這樣的內戰中,憑借他老子的威望和遺留下來的親兵部隊,和連雖然沒能一統鮮卑草原,但好歹也成了草原上排得上號的實力派,不過卻不是最厲害的。讓公孫續奇怪的是,和連這些年除了致力於整頓內部,穩固自己的勢力以外,壓根就沒有過縱兵南下報仇,從他這些年的表現來看,他似乎很不願意跟北疆軍為敵。

現今,鮮卑部落中和連的實力最多隻能排第三,壓製住他的有步度根和軻比能,這兩個首領的實力幾乎是不相上下,和連不論是在能力還是在威望上都比不過他們。

步度根和軻比能也曾有過聯手剿滅和連的計劃,可是和連好歹也是曾經草原霸主的繼承人,雖然能力不咋地,可是他老子留給他的本錢也沒有被他被敗光,僅僅是他在那次大戰後整頓的三萬精兵就足夠他在草原立足,這三萬人都是檀石槐鼎盛時期的精銳部隊,戰鬥力自然是沒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