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鄴城談判1(1 / 2)

郭嘉這番話已經把韓馥捧上天了,韓馥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三公之為,榮登朝堂,陪伴與天子之側,俯瞰眾生,拯救萬民與水火之中,這注定是要名留青史。

如果郭嘉說的是真的話,韓馥覺得自己就快要抵達自己人生的最高點了。他希望這是真的,在冀州幹的再怎麼出色,韓馥也還是受到了冀州本地世家大族勢力的排擠,他自己的家族又不在這邊,本地的勢力又不可能容許他在這裏紮地生根,故而,對於韓馥來說,他最好還是能找到個能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根據地。

有關於這些,韓馥以前也想過,但是當初他之所以來冀州,就是因為董卓把持朝廷。表麵上,韓馥是風風光光的被派到冀州來做官,實際上,韓馥隻不過是政治犧牲品。

他的真正作用,乃是緩和董卓勢力與關東諸侯之間的矛盾,可是,這矛盾也就是隻能緩解一下而已,不論是董卓還是關東諸侯,他們都明白,矛盾終究會有爆發的一天。

討伐董卓之戰就是最好的證明,董卓的以退為進之策已經不奏效,關東諸侯也不會願意董卓做大。因此,被董卓扶上位的韓馥現在就很尷尬,若不是他在內政方麵很有建樹,再加上他確確實實為冀州本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實事。不然的話,恐怕他早就下位了。

韓馥也明白自己的尷尬處境,他也在想辦法讓自己解脫,可以他的身份,想解決這個麻煩會很難,不管怎麼做,他都會得罪一方,而且,沒有哪一方是他得罪得起的。

在袁紹的使者接觸他的時候,韓馥其實也動了心思,表麵上,韓馥一直是感激袁家的提攜之恩,實際上,韓馥也是在為自己找出路,當初公孫續那邊沒能及時解除韓馥,袁紹這邊就成了韓馥的希望。

這也是曆史上韓馥為什麼會好端端的將大好冀州轉交給袁紹的原因所在,不是韓馥蠢,也不是他不夠霸氣。關鍵是他看清楚了形勢,如果他繼續霸占著冀州牧的位置的話,恐怕沒多久他就會莫名其妙的死掉,甚至連他的家人都不能幸免。

自古權力之爭就是如此,哪裏會有那麼多人情可講,韓馥又怎麼會不清楚袁紹其實也是個白眼狼,自己就算是變賣家產的支持他,最終恐怕也不一定會得到袁紹的感激。

可是,韓馥不得不這麼做,他必須討好袁紹,隻有這樣,他才有可能會有後路走,至少袁紹這人顧及名聲,哪怕他不念舊情,但至少為了名聲,袁紹應該做不出蠢事。

能做到冀州牧這個位置的人又怎麼可能會是傻子,沒有點腦子跟心機,韓馥又怎麼可能會活到現在,大智若愚,恐怕也莫過如此了,韓馥的無奈就在於從一開始他就別無選擇。

當初董卓把他送到冀州,這就讓他遠離了自己的家族,遠離了自己的地盤,這又何嚐不是變相的消弱了韓馥的實力,韓馥沒有跟冀州本地勢力相互爭鬥已經是不錯了。

不過,現在北疆使者出現了,韓馥又多了個選擇,相比較於把冀州交給袁紹,或許讓皇帝陛下來決定冀州的歸屬會更好。雖然天下已經混亂不堪,但是這個天下,名義上還是劉家的,韓馥可不想背負罵名啊。

旁邊郭圖等人已經看出韓馥心動了,這十個危險信號,尤其是對郭圖而言,這是相當危險的。他之前所有的努力就是為了給韓馥營造壓力氛圍,讓韓馥自己主動把冀州交給自己的新主子。

很明顯,這件事情郭圖做的很成功,當然,這事情也不是郭圖一個人完成的,可關鍵就是韓馥之前確實已經打算迎袁紹入主冀州了,偏偏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北疆使者橫插一腳,這讓郭圖心中暗恨啊。

如果放任事情發展下去的話,郭圖覺得韓馥真有可能會答應郭嘉,而且,貌似韓馥確確實實是沒有理由拒絕啊,因為郭嘉打出的名義是皇帝要召他會朝廷,君命難為,韓馥必須遵從。

“主公,此事太過重要,涉及我冀州的興衰,更關乎我冀州所有百姓的性命,若是這樣草率定奪的話,恐怕會給冀州百姓帶來滅頂之災。”郭圖終於站起來說道:“臣認為,此事可推遲商議,現今還是談談跟北疆的生意比較好,畢竟我冀州已經支付了太多的糧草,可到現在,大將軍那邊還沒有按照約定交付牛羊。”

“這,此事確實關係重大。”韓馥眼中透露出一絲不快,不過,他還是讚同的說道:“現在商議確實有點倉促啊。”

韓馥這話透露出一點戀戀不舍的意思,他可不想放過這麼好的機會,可是,這大堂中除了郭嘉這個北邊來的和辛平等跟著自己從潁川老家來的,其餘人此刻恐怕都想著他不要接受這道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