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麾下的騎兵大都是連續作戰,體力消耗較大,麵對黃祖的一萬大軍,孫策也明白不可力敵,關鍵是現在沒必要跟黃祖拚了,一個連自己的大本營都丟了的喪家之犬,已經不值得孫策去玩命了。
其實,黃祖先也覺得有點奇怪,因為樊城那邊的糧草沒有按照原計劃及時送來,可黃祖沒能往這方麵仔細想,在他看來,或許是押運糧草的部隊遇到了點麻煩或是路上耽誤了一兩天而已,畢竟自己這邊現在也才出兵兩天不到。
經過一番追捕,再加上黃祖將麾下一萬大軍一分為四,三支兵馬輪流追擊程普軍,剩餘一支兵馬作為預備隊,就這樣,哪怕是黃祖這邊的兩千人再怎麼擅長山林戰也耗不起。
黃祖也不是個純粹的無能之輩,畢竟能被劉表派來鎮守江夏的將領,除了在一定程度上是劉表向當地的世家大族的一種妥協之外,更重要的還是黃祖自身其實也是有點才能的。
要不然,黃祖也不可能在跟孫堅的一次次戰鬥中失敗後還能固守江夏,這裏麵固然有孫堅底氣不足的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若不是遇上孫堅這樣難纏的對手,黃祖未必會成為現在這樣。
要說黃祖不如孫堅,這應該是沒人反對,但要說黃祖不如程普的話,恐怕黃祖自己就不答應了吧。再怎麼說程普也就是孫堅手下一員大將而已,黃祖並不覺得自己會比程普差,尤其是現在自己有大軍兵力上的優勢,他更不覺得自己會輸給程普。
程普一開始是打算用兩千步兵裝出五千大軍的架勢的,一開始還沒跟黃祖交手的時候,黃祖確實被騙住了,可惜,當黃祖派人進行試探性攻擊之後程普這邊就露餡了,兩千人再怎麼強悍,也很難在強敵麵前硬撐出五千人的架勢。
這也是黃祖緊追不舍的原因所在,他知道擊殺程普會對江東軍造成多大的影響,程普是孫堅手下第一勇將,平時也為孫堅出謀劃策不少,隻要能順利擊殺程普,孫堅必定離退兵不遠了。
實際上,黃祖的想法確實沒錯,江東本就兵力有限,大將就更別說了,打來打去就這麼幾個。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程普就是孫堅的左膀右臂,若是程普真的被擊殺,孫堅的事業多半會下滑一大步。
興奮中的黃祖沒能顧慮到樊城那邊可能會出現異常,關鍵是樊城那邊有城池之利,城內再怎麼說也有一萬多守軍,守城器械也不少,如果隻是要麵對孫堅江對岸的部隊,應該是綽綽有餘。
可惜,很多事情總是有變數,孫策就是這個變數,恐怕連黃祖都沒想到壞了自己大事的會是個還未滿十八歲的乳臭小兒。
正當黃祖指揮大軍對程普部進行圍剿的時候,樊城軍後麵出現了一隊隊騎兵,孫策早就發現了黃祖軍的蹤跡,不過他沒有立馬進攻,黃祖有兵馬一萬,他隻有騎兵三千不到,若是硬拚,多半會損失不小,故而孫策一直在等機會。
等到程普這邊一推再退,將戰線拉長,使得黃祖部因為追擊程普軍而亂了陣型的時候,孫策果然下令進攻。
“像狼一樣盯住對手,等待合適時機,一擊致命。”孫策盯著被驅趕的黃祖軍冷冷說道:“大兄,你教我的,我全記得,今日,我就拿黃祖開刀。”
說完,孫策就率領身邊最後五百騎兵發起了衝鋒,這五百騎兵是三千騎兵中的精銳,也是孫策能組織起來的最強悍的騎兵隊伍,五百人中,有兩百人能在馬上施展騎射,其餘三百人則是衝陣格殺的好手。
“樊城已經陷落,投降免死、、、、、、”
騎兵們在衝擊敵軍陣型的時候也喊著一聲聲招降的口號,這樣做有利於快速瓦解敵軍軍心。
黃祖部下有一萬人,按理說沒有這麼容易就被孫策的騎兵衝垮,可是他千不該萬不該的是就是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了程普身上,精銳部隊都被派去圍剿程普,雖然已經把程普逼入絕境,可也讓自己的後方暴露出來。
被打散的黃祖軍四散逃跑,但又被孫策的騎兵驅趕著朝黃祖的前軍衝去,這種驅趕戰術最適合用來攻打敵軍陣地。就在孫策這邊迅猛攻擊的同時,程普也來了個絕地反擊,打了黃祖軍一個措手不及。
兩個時辰後,黃祖軍被擊潰,孫策已經率領一千騎兵去追殺殘敵,但由於附近都是山林地帶,很不利於騎兵奔馳,故而不少潰兵都成功逃脫,孫策這邊也就俘虜了兩千多人而已。
黃祖終究是沒有與孫策軍拚死一戰的勇氣,他率領麾下三千人馬逃跑後,其餘人也沒能支撐多久,好好的一萬大軍,就這樣敗了,相比於孫策這個初出茅廬的小猛虎,黃祖已經是一條掉了爪牙的病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