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大戰沒有打起來,這讓北海這邊的將士有點驚愕。在北海軍將士眼中,北疆軍應該會采取迅猛突擊的方式一舉擊潰黃巾軍,而且,在傳聞中,北疆大將軍公孫續的作戰風格也一向是如此。
可是這一次,對待士氣低落的黃巾軍,北疆軍似乎是手下留情了。有關於這一點,很多人都想不通。但這消息傳到天下其他諸侯那裏的時候,卻引起了不同的反應。
現在天下人都知道北疆軍在收複河套之後又接連出兵對付黃巾軍,北疆軍接連大戰,這讓天下人都為之膽寒,要知道,從東到西,從南到被,幾乎都有北疆軍的身影,這等戰鬥力,可不容小覷啊。
身在兗州的曹操現在也正在集結兵馬,他也在打黃巾軍的主意。自長安那邊被西涼軍將領拿下後,他們又再一次劫持了劉協,雖然天下其他諸侯對他們的行為很是痛惡,但卻沒有一人敢出麵反抗。
而且,李傕等人也很聰明的沒有跟其他諸侯做對,他先是給曹操,袁紹,袁術等人加官進爵,甚至對於呂布,他們也沒有追究什麼,反而還給呂布的增加了封邑。
如此一來,李傕他們可謂是讓天下部分諸侯都得到了好處。對於北疆這邊,他們也很老實的送去不少禮物,為的就是要討好北疆的公孫家。
可是他們也明白,現在他們不管怎麼做都是跟北疆軍站在了對立麵,因為北疆有一個朝廷,而他們手上也把持著一個朝廷,若是北疆軍真的就這麼承認他們的存在的話,那公孫續就是在打自己的臉了。
這也是李傕他們極力拉攏曹操,袁紹等人的原因所在,畢竟北疆朝廷對這些諸侯的賞賜不可能會像他們這麼豐厚。
很明顯,西涼軍將領們的這一手玩的很漂亮,袁紹一直就在跟北疆那邊鬧別扭,現在袁紹就相當於得到了個強有力的盟友,更難能可貴的是,隻要長安這邊給袁紹一道旨意,那袁紹做某些事情就變的名正言順了,比如他現在正在接管冀州的大部分領土,有了長安這邊的認同之後,袁紹遇到的阻力就小很多了。
而曹操現在也是打著這個算盤,他當然不想得罪北疆軍,但他更想為自己找塊穩定的根據地,自從會盟之後,曹操到目前為止也才打下點小底盤,但這點地盤根本就不夠他養兵。
青州黃巾軍禍亂天下的時候,曹操的心思就活躍起來,早在公孫續出兵要剿滅青州黃巾之前,曹操就已經派人往長安這邊送信了。他的要求很簡單,無非就是要長安這邊給他一道旨意,可以讓他放手去做某些事情。
長安這邊很快就跟曹操達成了協議,經過朱俊的保舉,曹操得以奉命討伐黃巾。李傕授意劉協擬詔,派人送往東郡,讓曹操與濟北相鮑信一同破賊。
曹操早就做好了準備,當公孫續出兵之後,他這邊也立馬動身了。青州黃巾軍人數太多,活動的範圍也太大,公孫續現在也就是率領選鋒軍在北海那邊跟黃巾軍主力對峙。
在其他地方,由於黃巾軍內部也存在鬥爭,管亥也不可能讓每個黃巾軍首領都聽從他的命令,管亥在北海集結黃巾軍主力的時候,其他各地的十幾萬黃巾軍也漸漸進入兗州活動。
濟北相鮑信與曹操也算是老熟人,他知道自己能力不足,同時自己麾下兵馬又缺乏訓練。當他看到曹操已經曹操麾下的精銳的時候,他就將征討黃巾的任務拜托給曹****。
要說鮑信這人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他有點好大喜功,他惹不起北疆朝廷,但同時他也惹不起長安朝廷。所以當長安這邊給他下了旨意後他倒是很高興。
在濟北忙活了這麼久都不見朝廷賞識他,所以他決定這一次要忙出點政績來。而且,鮑信的想法很簡單,難題強敵都是曹操的,他隻要撿幾次打功勞就行。
隻是,鮑信沒有猜測到曹操的心思。曹操現在急需一塊地盤,他跟長安那邊已經商議好了,隻要他能夠拿下一塊地盤,長安那邊就幫他正名,以向天下人說明曹操占據這塊地盤的合理性。
鮑信沒有想到征討黃巾大業的幕後會有這麼多貓膩,當曹操幫他打了幾次勝仗之後他也興奮得緊,在這樣放鬆警惕的情況下,曹操又似乎給他送來了一份功勞。
隻是,這一次,鮑信的運氣就沒這麼好了,由於鮑信孤軍深入,結果陷入重兵包圍,最終突圍失敗遇難。曹操殺到濟北,接管了濟北相鮑信的地盤和家業,連同他麾下的軍士也都成了曹操的士兵。
而後,曹操連續擊敗黃巾軍,收降卒數萬,讓降卒為先鋒,兵馬到處,無不歸降。捷報送到長安之後,長安這邊就立馬封曹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