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續將生意上的事情完全交給了郭嘉等人去處理,他自己則投入去之前策劃的借雞生蛋的計劃中去。公孫續現在苦於草原防線太長,以至於自己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去防守,所以這個借雞生蛋的計劃必須要策劃好。
按照公孫續的計劃,隻要黃巾軍遷徙成功,到時候長城防線附近就能得到充實,草原胡人再敢南下的話就得掂量掂量了。除此之外,將近兩百萬流民遷徙成功之後,公孫續必定是要逐步蠶食塞外草原的領土,隻要胡人的生存空間被壓縮,他們的活動範圍就必定減小,到時候能不能南下都是個問題。
而且,隻要這些計劃能夠成功,北疆軍就沒有必要投入大量兵力在這麼長的防線上,到時候公孫續就可以騰出手來解決其他事情。隻不過,要完成流民遷徙的任務可不這麼簡單,至少公孫續的前期投入會非常巨大。
正是因為如此,這招借雞生蛋的計劃就一定要實行,要不然公孫續就必須得從幽州和遼東以及三韓等地調兵,甚至,他還得暫時擱淺海軍的擴建和征討海外的計劃,這麼以來,公孫續就算能夠完成流民遷徙的重任,但要想恢複元氣的話恐怕得等上兩三年了。
在與孫策的一番交流之後,孫策已經打包票會想辦法從江東帶來五千騎兵,或許這五千人並不都是騎兵好手,但是公孫續相信,在這種情況下,孫策能帶來的絕對是沙場老兵。
孫策目前是沒得選擇,他隻能將所有的賭注都壓在北疆軍這邊,不然的話他就得回到江東去麵對當地的世家大族和劉表的輪番進攻,與其如此,還不如留在北疆等待時機。
第二個與公孫續達成這個出兵協議的是呂布,張遼一眼就看出這個出兵計劃中的好處,雖然他必須得先向呂布申請過後才能給公孫續一個肯定的答複,但是以張遼對自己主公的了解,他相信自己主公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
呂布現在遇到的難題也不少,首先,他手上的絕大多數人馬都是騎兵,但他手上的戰馬比較少,而且他現在缺乏根據地來養這麼多兵,如果是在並州的話,恐怕呂布早就派兵去草原上搶東西去了,但是他現在在洛陽附近,就算他想去搶,也不可能搶到什麼,洛陽現在荒涼得很。
如果到了其他諸侯的地盤的話,呂布就更加沒有出手的機會去搶,搞不好還會與其他諸侯結仇,到時候損兵折將不說,更有可能會讓自己陷入戰事的泥潭。
正是考慮到這些原因,張遼先向公孫續申請了個名額,而公孫續也很樂意呂布麾下的將士能夠出現在並州以北的草原上。首先,呂布派出的士兵多半會是並州籍的將士,他們對並州和並州以北的草原的氣候、地理都比較熟悉,這樣作戰的話也就更加順手。
再者,呂布麾下將士大都是老兵,就算不是百戰精銳,但起碼也是經曆過不少戰事,這樣的軍隊可比新兵要好很多,更何寬呂布率領的大多都是騎兵。
最重要的一點則是呂布本身就是並州人,其麾下將領也大都是並州人。如此一來,公孫續至少能保證這些人不會給並州本地帶來什麼禍害,再怎麼說並州也是他們的老家,這裏有他們的父老鄉親,他們能在老家這塊地盤上做出那種喪盡天良的事情嗎?
很快,紀靈這邊也極力向公孫續申請了個名額,沒有人比紀靈更加期盼這樣的戰鬥,因為他很了解自己麾下騎兵的戰鬥力了。紀靈心中清楚,他麾下的一萬騎兵雖然都是重金打造出來的,但並不算精銳。
一萬騎兵,能做到騎射的將士加起來都不超過五百人,能做到返身回射的寥寥無幾,就更別說在狂奔的戰馬上精確命中目標。這樣的騎兵隻適合衝陣廝殺,如果讓他們去驅趕,追逐,騎射,那絕對會鬧笑話。
所以紀靈希望通過這樣的機會來提升自己部下的戰鬥力,草原是最好的戰場,也是最好的訓練場。那裏有惡劣的天氣,有遼闊的草原,有數不清的戰馬牛羊,也有隨時都可能遇到的凶猛野獸,最重要的是,草原上有剽悍的胡人騎兵,但更有胡人的克星北疆軍。
紀靈相信,以自己主公和大將軍的交情必定是可以請動部分精銳的北疆軍騎兵來訓練自己的部下,紀靈見識過那些精銳北疆軍騎兵的戰鬥力。
北疆軍騎兵能衝陣,能騎射,能驅趕追逐,還能攻城,而且,北疆軍騎兵有太多傲人的戰績。他們有豐富的戰鬥經驗,有最狠的廝殺技巧,也有漢人骨子裏藏著的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