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來河套這跟北疆軍做生意的部落越來越多,北疆軍在河套囤積了大量貨物,其中很多都是生活必需品。
草原部落生活比較貧苦,條件好的每天吃肉,條件不好的也就在吃完肉後繼續啃骨頭。草原部落的牧民一年到頭基本不會換啥口味。
不過,能有肉吃也算是不錯了。到了冬天的時候有時候沒有吃的話恐怕就得等死。不少上了年紀的老人到了災年都會自行離開部落,而後葬身狼腹。
這就是草原遊牧部落的生存法則,為了年青一代能夠活下去,老一輩的人總得做出犧牲。冬季一般都是草原遊牧部落最難熬的一年。
往年每到冬季的時候遊牧部落都會來大漢邊境打草穀,其實他們費這麼大力氣也不一定能撈到啥好處,尤其是那些生活在最底層的普通牧民,能賺點的吃的就算不錯了。
現在公孫續打下河套之後更不可能允許這些遊牧部落繼續南下劫掠大漢北疆,如此一來,公孫續倒是斷了這些遊牧部落的生路。
不過,好在公孫續和自己的幾個軍師早就想好了對策,反正遊牧部落的普通牧民要的就是一口吃的,如果能夠活下去,這些牧民肯定也不會冒著生命危險來大漢北疆鬧事。
公孫續從其他地方購買大量糧食,然後通過河套這個貿易市場轉售給草原上的遊牧部落,遊牧部落沒錢,也沒啥寶物,但是他們有數不清的牛羊馬匹和上等皮革以及草原上的一些珍貴藥物。
這些可都是公孫續需要的,他可以把糧食換來的這些好東西賣給大漢其他諸侯或是商人,然後他又可以從中賺取一大筆。
這中間的差價完全是由公孫續自己說了算,當然,其他地方的商人也可以自己帶著貨物直接來河套這邊做交易,不過,這沿路的損耗還有過關過卡的買路費也是不少,誰叫北疆軍掌管著這條商路呢?
相比於每次往來的收益,這沿途的損耗和支出也就不算什麼了。在北疆這塊土地上,隻要你肯努力,就肯定可以活下去。
這就是越來越多的草原部落願意來河套進行貿易的關鍵所在。公孫續不僅帶著流民走出了條活路,同時也給草原遊牧部落帶來了條生路。
距離河套兩百多裏的草原上,一支商隊在就地紮營。說是商隊,其實他們又像是一支軍隊,三千騎兵,個個背弓帶刀的,這哪是一般商隊能幹得出來的。
而說他們是商隊也沒錯,因為他們帶著大量的牛羊馬匹,還有不少駱駝,這些牲畜北上都背滿貨物,一般的軍隊是不會帶著這麼多東西的。
“軍師,斥候來報,附近有六支商隊朝我們這邊走過來了,看樣子也是要去河套做交易的。”一個壯漢走到一名文弱中年人麵前說道:“要不要把他們趕走,這裏是方圓五十裏內紮營的最好的地方。
有水源又有森林,取水去柴火都方便,我看還是不要讓這些人靠近了吧,被他們發現了我們的行蹤可不是好事。”
“嗬嗬,你啊,太小心了。”中年人笑道:“這裏又不是我們的地盤,我們憑什麼這麼做,再說了,他們隻是商隊而已,都是想去河套做生意,跟我們的目的一樣。
這麼大的地方,讓他們來紮營又怎麼了。出門在外多結交點朋友也不差,告訴外圍的將士,讓他們進來,你去給他們安排下營地,不要離我們太近就是。”
“諾,我這就去辦。”這壯漢立馬下去辦事,留下這中年人在帳內看書。若是公孫續在這的話,他恐怕會吃驚一番,因為這帳內的中年人乃是當年西涼軍中智謀絕頂的李儒。
不過現在的李儒完全能就是一個書生,董卓死後他也就失去了自己抱負,當初從長安逃走後他就帶著部下和家人來到草原定居,而後又從西涼將將士們的家人都接了過來。
董卓死後,李儒也就被世人漸漸遺忘,這樣反倒符合李儒的想法,走在風口浪尖總是那麼危險,李儒現在已經厭倦了那種生活。
這一次若不是為了部落的生存,恐怕李儒也是不會冒險來河套拜見公孫續的。畢竟當年西涼軍和北疆軍是敵人,現在西涼軍已經名存實亡,而北疆軍則如日中天,李儒都沒有把握能讓公孫續放自己以及自己部落一條活路。
不過他也確實沒得選擇,西涼戰亂不斷,再加上馬騰和韓遂以及那些羌族部落在西涼各有地盤,李儒是不可能在那安身立命的。
來到草原後,李儒反倒覺得好得很,將士們可以放下刀槍去牧馬放羊,若是遇上有其他部落來挑釁,自己部落的將士足可以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