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兗州這邊忙完事情後,趙雲等人也沒有急著離開,反倒是安排一千人將所有非軍事物資全部押送回去,其餘人馬加起來五千多人則是逗留在朝歌一帶,似乎暫時還不想離開。
對於北疆軍的這種異常行為,曹仁連忙派人彙報了曹操。這五千騎兵的戰鬥力不弱,幾乎就抵得上曹軍這邊夏侯淵,夏侯惇和曹操手上的騎兵。
有這樣一支危險的騎兵在附近遊弋,曹仁要說不害怕那是假的,雖然剛剛才跟他們有說有笑的商量親事,但這並不代表北疆軍會一直對你樂嗬嗬的。
等了十多天之後,趙雲這邊迅速北上一百多裏會同了一支押運糧草過來的兩千騎兵隊伍,這下子這支騎兵總人數超過七千,各種物資齊全,且戰鬥力相當強悍。
曹仁也嚇的趕緊集結兵力進入防守狀態,北疆軍的這種行為是個危險的信號,容不得他有半點馬虎。
就在曹軍眾將都疑惑不解的時候,北疆朝廷傳來一道聖旨。袁紹欺君罔上,不尊陛下之命,竟然驅逐前冀州牧韓馥,而後霸占冀州,拒絕朝貢。
且此番南下青州,劫掠百姓,導致青州之地流民不斷。鑒於袁紹以前表現還不錯,特準袁紹在半個月內給朝廷一個合理的交代,否則刀兵相見。
這道聖旨一傳出來,曹軍這邊才算是明白趙雲這邊逗留不走的原因了,鬧半天,他們是要對袁紹動手。
袁紹現在實力不弱,隻是他比明麵上的北疆的實力差不了多少,作用冀州,青州兩地,麾下大軍都快接近二十萬,這正是袁紹兵精將廣之時。
自從袁紹拿下青州之後,他就立馬著手對青州駐軍的接管工作,再加上他原來的實力,現今的袁紹實力幾乎增長了一倍。
對於袁紹這種成長速度,不論是北疆公孫續還是徐州劉備,亦或是濮陽的呂布和在山東清繳黃巾的曹操,他們都有了一定的忌憚之心。
而那道聖旨上的內容也並非胡言亂語,袁紹確實是做了這些事情。隻不過當時沒人去管,也沒人指責袁紹,所以這些事情就沒有被提出來。
其實,真正使得公孫續出此下策主要原因乃是袁紹已經開始拉攏長安那邊的亂軍了,公孫續已經看出袁紹的意思,他是想拉攏西涼軍,然後擁戴劉協,以對抗北疆。
當查出袁紹的這些動作之後,公孫續就不再耽擱,他必須動手,否則到時候讓袁紹搶到劉協的話,他多半會依靠家族威望擁戴劉協,這對北疆朝廷可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麵對強勢的北疆軍,袁紹這一次沒有妥協,他竟然指責北疆朝廷乃是偽朝廷,當今陛下乃是遠在長安的劉協,袁紹甚至發出聲明,他隻遵從劉協的號令,對於北疆朝廷,他會抗擊到底。
如此一來,袁紹就算是完全站在了北疆軍的對立麵上。就在袁紹剛發出聲明沒多久,長安那邊就傳來消息。
在李傕、郭汜二人的授意下,劉協也發出聖旨聲援袁紹,同時,集結在長安的十幾萬西涼軍也在整兵備戰,似乎有要北上與北疆軍交手的意思。
這下子天下就有了打亂之勢,北疆軍的強大是有目共睹,但誰也沒有想到袁紹和長安這邊會在這個時候聯合起來,而且還名目張膽的要與北疆軍對抗。
其實,仔細一想的話,旁人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關鍵。袁紹的領地與北疆軍毗鄰,不論在什麼情況下,袁紹與公孫續的利益都是有衝突的,公孫續要南下就必須得攻打袁紹。
而袁紹就是被公孫續遏製住了北上發展的道路,兩者之間的利益根本就無法調和,長安那邊的西涼軍一直擁戴劉協,有劉協在,他們的名利才保得住,劉協的地位和正統性如果受到質疑的話,那他們也就是叛軍,會受天下諸侯指責。
所以長安的西涼軍才會和袁紹走到同一戰線上,這是天下諸侯第一次去挑戰強大的北疆軍,袁紹他們是要趁著北疆軍將大量財力兵力集中在塞外草原的情況下去擊敗北疆軍。
袁紹不能等到公孫續緩過氣來,不然他就真的沒有反抗的餘地,而長安這邊也是這樣,他們一直在等待這個機會。
就在天下群雄觀望的同時,公孫續以大將軍的身份號令天下群雄共同討伐袁紹和長安亂軍。
呂布第一個聲援公孫續,他與袁紹之間本來就有矛盾,袁紹也曾對他下手,他上次將袁紹打的那麼慘,袁紹肯定記仇,所以他也沒想過要去和袁紹交好。
就在呂布發出聲明的同時,他又派出麾下大將張遼率領兩千騎兵參戰,張遼領兩千騎兵聽從趙雲調遣,在冀州西邊屯兵觀望。
曹操、劉備、袁術、劉表等也都聲援公孫續,但他們都以各種借口推拖不肯出兵。曹操說自己忙著清繳山東的黃巾餘孽,劉備說要安撫徐州的百姓,袁紹和劉表則說自己這邊相距太遠,麾下將士不服北方氣候,不適宜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