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一萬大軍鎮守河東之後,公孫續率領其餘兵馬踏上了返回幽州的征途。從當初離開幽州到現在,公孫續已經快有一年沒有回家了,在這一年內,幽州發生了很多事情,許多都是與公孫續直接相關的事情,但他當時卻不在幽州。
劉辨失蹤了,生死未卜,幽州的某些世家大族參與了謀反,現在等著公孫續回去發落,公孫家的老家主也死了,死在敵人的陰謀下,如果說公孫家有誰能得到公孫續的敬佩的話,那這老家主無疑就是其中一個,可惜的是,老家主就這樣死的不明不白。
這樣以為仁厚的長著,一直為家族的複興和後輩們的前程努力,他一直盡量平衡家族幾個勢力之間的利益,隻要是能力出眾,對家族又特別有貢獻的後輩子弟,他都盡量予以栽培,賦予重任。
公孫續從自己父親口中得知過,其實老家族早先有兩個兒子,十幾年前,老家主的兩個兒子都算得上是青年俊傑,又是公孫續的嫡係子弟,他們從小練武習文,一直想著複興公孫家,完成先人的遺願。
可惜,當時他們都太年輕,雖然自身本事不差,可對這個世道的險惡卻缺少了解,尤其是那些與公孫家有世仇的家族,他們了解的不多,以至於最後中了對方的圈套。那一次,老家主的長子為了救回幾個弟弟,毅然留下斷後,最終送了性命,卻留下自己那兩個還懵懂未知的兒子。
那一戰中,公孫家的年輕一輩都得益於老家主長子的犧牲而得以活命,這其中就有公孫瓚。回道遼東之後,老家主為了給族人一個交代,他決定懲罰自己的幼子,可這些小兒子當時害怕了,竟然遠遁他鄉再也沒有露麵,留下老家主一人獨自應對所有壓力。
就是這樣一個老人,一個幾乎沒有為自己考慮過的老人,死在了敵人的陰謀下。到最後關頭,他都沒有做出一件有損於公孫家,有害於朝廷的事。當時公孫瓚回到幽州後,他軍中其他家族子弟都去為老家主守靈三天,以表示對老家主的尊敬和懷念。
經過公孫瓚與公孫家其他長輩商議過後,眾人都一致同意公孫源接任家主的位置,雖然這樣於禮不合,但由於有公孫瓚的支持,再加上公孫家年輕一代子弟的幫助,公孫源最終還是坐穩了這個位置。
公孫續得知這個消息後也表示同意,對於自己這個兄長,公孫續還是很認同的,能力和魄力都有,關鍵是做事很有分寸,由他掌管公孫家,對自己的事業肯定是有好處的。
除此之外,公孫續已經從賈詡的書信中得知幽州當地的某些勢力都被清洗過,現在,整個幽州幾乎都找不到敵軍的細作和探子,賈詡辦事向來是不留餘手,跟他作對的人都會被他算計的死死的,最終是死無葬身之地。
“想不到,我們一家三口能一起回去。“馬車內,公孫續懷抱著甄道,同時憐惜的看著自己的兒子說道:“經曆了這麼多少事情,我們總算是有驚無險,哎,一家人在一起真好,我虧欠你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