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過去了,北疆的一切都走上正軌。公孫續現在執掌北疆幽、並、冀三州大權,同時又派遣大將鎮守河套以及北邊草原,至於東邊的地盤,此刻全部交給公孫瓚和盧植管理了。公孫家現在也全都是以公孫續為首,北疆之主,已經是公孫續無疑了。
在這一個月之間內,公孫續從自己父親手上接過幽州的財政大權,幽州大部分軍隊也被公孫續接管,忙好這些事情後,公孫瓚最終按照自己說的離開了幽州去了遼東,離開了這片土地,離開了自己的榮耀和權力。
這一切,在外人看來似乎是不可思議,公孫瓚竟然放著當朝太尉不做,偏偏要給自己兒子打工,去那偏遠邊疆抵禦胡人。可事實是,公孫瓚確實這麼做了,他走的很幹脆,也很瀟灑,除去帶走部分老部下和老兄弟之外,其餘將士全都被留了下來。
邊疆防線也有北疆將士,在那裏抵禦胡人不需要這麼多士兵,而且,公孫瓚這麼做就是想跟之前的人生斷絕關係。正如公孫瓚所說,他確實不適合爭霸天下,這是亂世,是強者的世界,他公孫瓚雖然不弱,但卻無法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中生存到最後。
自古亂世出英雄,僅僅就現在割據一方的諸侯來說,很多人的能力和都不比公孫瓚差,這一點,公孫瓚自己心裏也很清楚,他本就是個磊落漢子,對於很多問題,他向來分的清楚,看得出對錯,自己的不足之處,他或許並不全都知道,但對於自己的能力,他卻有個清楚的認識。
與草原賊寇作戰的時候,公孫瓚相信自己絕對不會落於下風,不會被對手壓著打,但到了中原可就不一樣了。世家大族的精英培養模式,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傳承等各方麵條件造就了中原大地的那麼多英雄俊傑,他們中任何一人都是時代的精英,都是上蒼的寵兒,公孫瓚明白,跟這些人對陣,自己有太多的弱勢。
劉辨失蹤後,北疆朝廷也就不複存在了,再加上公孫續將那些犯有大錯的大臣都遣送走了,所以北疆這邊現在跟朝廷是沒有半點關係。或許,公孫續這是失去了號令天下的權力,但卻也成功讓自己避開了風口浪尖。
以往的時候,公孫續看似站在權力的巔峰,但卻得麵對無盡的煩惱,不論什麼地方出點事情,他都要顧上,因為皇帝在幽州,其他諸侯表麵看似臣服,但暗地裏卻一個個都想方設法的給自己下圈套,因為皇帝在他手上。劉辯在給他帶來權力的同時,也給他帶來了太多的煩惱和麻煩。
曹操已經在許昌擁立劉協,為了不得罪公孫續,曹操專門派人送信給公孫續邀請他南下參加劉協的登基大典,同時,為了保證公孫續的利益,曹操這邊承認了公孫續的大將軍官職,而且,劉協還下令要加封公孫續為趙王,但被公孫續給推辭了。
加封為王可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公孫續好不容易讓自己從那風口浪尖退下來,如果就被曹操這麼個封號又給逼上去的話那還得了。以前好歹也還隻是臣子,雖然貴為大將軍,但始終沒有踏出那關鍵的一步,可若是封王的話,那就等同於走進了禁區,其他諸侯會怎麼想,劉協會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