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安定,百姓安康,趁著現在有空,公孫續決定著手做一件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那就是召集天下各行各業的精英前往北京來共同完成一項壯舉。
“陛下已經傳召各州文人工匠,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前往京城了,你們知道嗎?”一處茶樓內的一張桌子上,一個大約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說道:“我可聽說了,陛下此舉是要為振興我大漢,凡我大漢子民,不論從事何種行業,隻要能對國家有貢獻,對後世子孫有貢獻,都可以到當地官府那去報名。”
“可不是嘛,小到務農百姓,大到研究學問的大儒,都可以前往京城。”店家這時候拿著壺酒走過來笑道:“而且,陛下特別聲明,各行各業有各自的學問,本身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此次不僅僅能是儒家學說可以進入朝堂,以前那些被漠視,甚至沒壓製的其他學派,比如法家、墨家、陰陽家等,現在都有機會陣形自己的學派。
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得對國家,對天下百姓,對後世子孫有貢獻,不然的話,陛下也不會留情。前兩天附近有個老農被官府接走了,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他特別擅長種水稻,上麵的官老爺覺得推廣水稻種植可以養活更多的百姓,所以有必要從民間搜集更多的資料。”
“士農工商皆可前去。”門口走進一隊官差打扮的漢子,領頭一人大笑道:“諸位之中,若是誰有一技之長,覺得自己可以造福與後人的,都可以去京城試試,現在,京城的匠作營的那些工匠們已經寫書了,陛下專門命人為他們立傳,如此一來,他們的技術都會流傳下去,造福後世子孫。”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全國各地,天下百姓幾乎都在討論這件事。誰能想到公孫續登基後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要整修書庫,從天下搜集各類資料,更令人詫異的是,公孫續這一次沒有門派之見,這可比當年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更有氣魄。
北京匠作營的工匠們根據以往的經驗,結合自己多年來的心得,現在正忙著整理出一份屬於自己的書籍,公孫續已經下令在北京修建書庫,所有被選中的人都有資格將自己的資料和書籍保存在書庫中,屆時會有專門的官員管理,以供後世子孫傳閱。
軍中的將領和武技高超者也在整理自己的習武心得,這次建立書庫,公孫續將軍中武藝和民間武藝分開,軍中將領們可憑此兌換軍功,為了公平起見,當世公認的幾位武術大師會親自查閱各人的成果。
除此之外,這些武術大師,比如傳說中的劍師王越、槍神童淵等,又比如沙場悍將中呂布、黃忠、趙雲等,也正忙著整理自己的書籍。
“陛下是要效仿當年的呂不韋嗎?”書房內,郭嘉放下一本書籍對公孫續說道:“隻是,陛下這一次涉及的範圍實在是太廣了,我雖然不理解陛下為何將士農工商都納入其中,但我想,若是我們真的能整理出一份對後世子孫有用的書籍的話,那絕對是有功於我大漢民族的壯舉啊。”
“其實,我漢家文化千年傳承,湧現出了太多的天才人物,文學上有當年的孔孟,軍事上有孫武、孫臏等大家,其他領域亦不缺乏精英,隻是,多少年來,由於門戶之見,很多前輩的嘔心瀝血的成果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