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冶金十大成就
中國冶金技術的發展有悠久盼曆史,輝煌的成就。其中有較大影響,具有世界意義的創造發明約有10項。
青銅的冶鑄技術,產生於5000年前,興盛於商周時期。能用泥範拚鑄出各種複雜形狀的器物,以其花紋的精細和氣勢的雄偉而著稱於世。據《荀子》記載:“型範正,金錫關,工冶巧,火齊得。”就是說,鑄範精良,銅錫純淨,工藝巧妙,火候和成分掌握得當。
“六齊”規律。至遲在戰國時期就能根據器物的使用性能,提出銅和錫的6種不同配比方案。反映出當時對青銅的成分和性能之間的規律性關係已經有所認識。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化技術。
鑄鐵的發明。從現有資料上看,中國煉鐵技術的誕生比國外晚7個世紀左右。但是,生鐵鑄造技術的發明卻比歐洲早約2000年。我國早在公元前5~6世紀就發明了鑄鐵,這是人類煉鐵史上的重要突破。
生鐵煉鋼。在漢代普遍發展了生鐵煉鋼技術,開創了兩步法煉鋼的新紀元。
展性鑄鐵的發明。早於歐洲約2300年,在戰國初期,發明了利用白口鑄鐵退火,生產韌性較好的展性鑄鐵技術,甚至生產出石墨球化很好的高強度展性鑄鐵。
疊鑄技術。在戰國和秦漢時期逐漸形成一次鑄造數十件器物的層疊鑄造技術,大大提高了鑄造效率,減少了金屬的消耗。
膽銅法。始於漢代,在宋代大規模使用的水法冶銅技術,是世界上最早的水法冶金技術。
鋅和黃銅的生產。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鋅和黃銅的國家之一。在明代,生產已有一定規模。
白銅。中國是白銅的故鄉。《漢書》中已有“白銅”的記載。
采礦和深井技術。大冶銅綠山古礦冶遺址的發捆,展示了商周以來規模宏大的地下采礦場麵。
以上10大成就構成世界古代冶金技術兩次大發展的主要內容,即商周青銅冶鑄大發展和戰國秦漢冶鐵技術大發展。古代冶金技術大發展的結果,普及了鐵器的使用,推動了農業耕作技術的革命性變化。與此同時,鋼鐵兵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國力。冶金生產的發展,奠定了秦漢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的強大物質基礎。對中華民族的崛起起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