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了,水未退,情正濃。小夫妻不再過河,雙雙折返洛陽。
教武識文
柴家姑娘在洛陽為郭威準備了一個幽靜的小院,讓郭威“進修”,埋頭學習,以圖將來成就大業。她還畫了一張作息時間表:每日上午讀書,午飯過後夫妻二人品茗閑談。妻子成為丈夫的老師,解釋書中的疑難問題,旁通處世之道,講授用人之法,縱論國家政事與天下大事。一年多的時間,郭威從這裏“畢業”了。
柴家姑娘說:“你要追隨一位氣度恢弘的領袖人物,以圖將來有出頭之日。”於是,郭威先後跟隨石敬瑭、張彥澤、楊光遠、劉知遠等人。
在一次與契丹人的戰鬥中,郭威以2000伏兵大敗契丹,聲名遠揚,贏得劉知遠的器重。
史書記載:劉知遠後來奪後晉建後漢,多方倚重郭威,許多重大事情都由郭威來辦。但劉知遠在位一年就死去了,他的兒子劉承佑繼位為隱帝。隱帝聽信讒言,大殺功臣,當時郭威留在汴京的家人也全部遇害,柴氏也沒有幸免。
當時郭威正領兵擔任鄴都留守,聽到親人被害,氣憤悲傷至極,揮軍由鄴都直指京師,隱帝為亂軍所殺。
郭威入京,晉見太後,商議由劉知遠的侄子劉斌入繼大統。這時,契丹人入侵,太後命郭威率軍出征。當軍隊到達檀州時,將士嘩變,擁郭威稱帝,“黃袍加身”,郭威也不推脫,之後,建立後周。
郭威建立後周,坐上皇帝寶座時,柴氏早已成了荒山上的一座孤墳。郭威感念愛妻的大恩厚德,深感無以為報,於是力排眾議,把死去的柴氏封為聖穆皇後,並收柴氏的侄兒柴榮為養子,以慰藉柴氏遊蕩在九泉之下的亡魂。
郭威說:沒有柴皇後,也就沒有我後來做皇帝。
品讀:賢良伴侶
遠見卓識的眼光,不是每一個有識之士都能夠做到的。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也不是每個文臣武將都能駕馭的。柴皇後獨到,犀利的目光聚焦在郭威身上,使這個名不經傳的窮小子,一步步走向帝王之路。
《晏子春秋》裏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為晏子趕車的人,因自己是相國的車夫而“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正巧被其妻看到,當他回到家中,“其妻請去”,用現在的話說,那就是要離婚。車夫“問其故”,其妻回答他的話,真可謂警世之言:“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誌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禦,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那意思就是說:人家晏子那麼大的幹部,為人處世還謙恭和順呢!你一個趕車的,卻如此地傲慢張揚,你太讓人失望了。我不離開你還等什麼呢!車夫聽了妻子的話後,幡然醒悟,改變了過去仗勢自恃、驕矜傲慢的態度,為人處世變得謙遜、謹慎起來。後來被晏子“薦以為大夫”,做了國家的要員。
據史料記載:五代十國時期,建立政權者大都是武將,他們性極殘酷,獨斷專行,國家大事都是自己說了算,根本不和文人謀士商量,所信任的人即所謂的知己也都是清一色的武夫。一般說來,武夫做皇帝,有勇無謀,總要有一些親信的謀士相助,如梁太祖時期的敬翔、唐莊宗時期的郭崇韜、唐明宗時期的安重誨、石敬塘時期的桑維翰等。這些謀士運籌帷幄,出謀劃策,武夫的蠻橫和簡單就收斂改變一些,判斷也就準確一些,決策也就科學一些,國家就穩定一些。劉知遠建立後漢,因為不重文治,不過短短4年就滅亡了。而郭威雖然也是一員武將,但他曾受過柴氏的悉心教導,精心培育,從而使他建立的後周政權,重視文治,體恤百姓,發展經濟,安定社會,出現了五代以來少有的繁榮景象。
無怪乎人們常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永遠都站著一位偉大的女性。這話不假!正如後周皇帝郭威說:“沒有柴皇後,也就沒有我後來做皇帝。”一個功成名就的男人還能念念不忘自己的妻子,並把自己的成功歸於自己的妻子,隻能說明妻子的確功不可沒。郭威的帝王功勞薄上也因此為柴氏記上重重一筆,落了個“軍功章裏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柴氏與郭威正如西漢的呂氏與劉邦,都是女方出自富貴人家,而不嫌棄貧窮小子,勇敢下嫁,這兩位女性的膽識很值得當今女性的借鑒,人們常說不看人一時窮,要看人一生誌,劉邦和郭威最後的稱帝,證明了這一觀點,呂氏跟著丈夫當上了皇後,母儀天下,柴氏早死無法與丈夫同貴,但在自己丈夫的心中卻永遠保留著重要的位置,以至於柴氏雖死猶生,自己的富貴蔭及後代,使自己的侄兒當上了後周的第二代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