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和教材
新學製初級中學國語課程綱要(草案)
一
目的:
(1)使學生有自由發展思想的能力。
(2)使學生能看平易的古書。
(3)使學生能作文法通順的文字。
(4)使學生發生研究中國文學的興趣。
二
內容:
本科要旨,在與小學國語課程銜接,借以較充分的練習運用文字的能力,並涵養文學趣味,由了解語體文,進而了解文體文,由淺及深,自成一圓周,並為高中國語國文的基礎。
本科作業支配,分:
(一)讀書:
(1)精讀選文,由教師揀定一種書本詳細誦讀研摩;大半在課內直接討論。
(2)略讀叢書專集等(由教師指定),參閱筆記,求得其大意;大半由學生自修,一部分在課內討論。
(二)
作文:
(1)定期的作文。
(2)無定期的作文和筆記。
(3)定期的文法討論。
(4)定期的演說辯論。
(三)習字:
(1)名人書法的賞鑒。
(2)楷書或行書的練習。
本科學分分配:
(一)讀書:
(1)精讀,占十四學分;
(2)略讀,占六學分。
(二)作文:
(1)作文和筆記,占四學分;
(2)文法討論,占三學分;
(3)演說辯論,占三學分。
(三)寫字,占二學分。
本科課程,如各科,以段落分配。(各科支配,不把學年為標準,而分為數段落,以便在三學年內活動。)但國語課程,除寫字可在三學年中活動外,餘如讀書作文,仍以三學年平均支配為善;所以本課程分做三大段落,是便於三學年平均支配的緣故,三段落支配概要如後:
第一段落
一、在下列範圍內的選文精讀:
(1)語體或與日報中記事議論小說相當的文體文。語體文占四分之三。
(2)傳記、或小說、或詩歌、或古文譯作、或雜文。以傳記小說詩歌為主。
(3)包含勇敢、冒險等事實,關係個人修養,或社會問題的。
(4)以現在和明清以來的名作為主。
二、程度與本時期所讀選文相當的叢書或專集等略讀研究。如《胡適短篇小說》、梁啟超《歐遊心影錄》、吳敬恒《上下古今談》、《西遊記》、《點滴》、《三國演義》……
三、命題或不命題的作文,和文體譯作語體的譯文及筆記等;並歸納的研究文法。作文以語體為主,兼習文體文;文法研究以句、標點、詞、和單句複句……等的分析為主。
四、清明元宋唐曆代名人書法的賞鑒,和一種楷書或行書碑帖的臨寫。
第二段落
一、在下列範圍內的選文精讀:
(1)語體或與《桃花源記》程度相當的文體文。語體約占四分之二。
(2)仍以傳記小說詩歌為主。
(3)包含冒險、文雅等事實,關係個人修養、或社會問題的。
(4)以元宋唐與六朝淺易的名作為主。
二、程度與本時期所讀選文相當的叢書或專集等略讀研究。如《現代小說譯叢》、《鏡花緣》、《愛羅先珂童話集》、《唐詩三百首》(律詩等)、唐宋八家文選……
三、作文釋文筆記和文法研究。作文語體文體約各半,文法研究以篇章章法為主。
四、同第一段落,加唐宋六朝名人書法的賞鑒。
第三段落
一、在下列範圍內的選文精讀:
(1)語體或與《項羽本紀》程度相當的文體文。語體占四分之一。
(2)仍以傳記小說詩歌為主,加語體文譯作。
(3)包含文雅、貞靜等事實,關係個人修養,或婚姻問題、家庭問題、社會問題的。
(4)以漢秦戰國淺易的名作為主。
二、程度與本時期所讀選文相當的叢書或專籍等略讀研究。如《戰國策》、《古詩源》、《域外小說集》、《史記、左傳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