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1 / 3)

做為此次特殊遊的標題,人們對比那些從指南書作者那兒得來的印象,想必非常吃驚了。長期以來,把埃塞克斯描繪成一展平坦、單調乏味的郡縣成了一種時尚。興許那些誤導人的“指南書”的編纂者知道有旺斯特德平原及巴金平原等地名,也可能沿著泰晤士沼澤地探過險;可是,但凡穿越過埃塞克斯的人,要是還把它叫做平原的話,那就非常令人不可思議了。當然了,熟知埃塞克斯的自行車騎手都不會否認,它的一般特性遠不隻高低起伏那麼簡單。

這次遊覽的目的就是為了觀賞埃塞克斯山區最著名的風景,因此,在某個觀光勝地遇到粗糙不平的路麵,有些地方要步行、要翻山越嶺,就不可避免了。整個旅程不會超過五十四公裏,總的來說,我們不要把它設想成一條爬山和走爛路的線路。從布倫特伍德出發,我們就走上從倫敦到科爾切斯特的主幹公路。在一個陡峭的山峰的頂部,從倫敦騎車過來的人就需要攀爬上山了。而騎車到鎮上的訓練,我們就免除了,沿著有舊客棧的公路走的隨後的八公裏路主要是下坡路。布倫特伍德很值得一探究竟,其完整、寬闊的主街上仍然保留著古橡樹的腐爛的樹幹,標誌著這裏是新教徒威廉·享特殉教之地,他於1555年被施行了火刑。這棵樹幹已用磚塊砌好保護了起來,為了讓烈士的事跡世代不忘,這裏還建了一座紀念碑。這裏還能看到“白鹿巷”,這是舊時的一座驛站,是古時候的小客棧;如今還能保留著很久以前的客棧風格,這是極少的案例了,當鐵路興起的時候,它們就沒落了。

布倫特伍德,原來叫“伯恩特伍德”,這個名字很可能來源於以前埃塞克斯曾經稠密的森林中有一部分在某個不確定的時期被火燒掉了,就在此地,這座小城興建起來了;而且可以確定的是,沿著整個旅程——事實上,在埃塞克斯還有很多這樣的線路可走——這種已經消失了的森林的遺跡還能在幾乎每個古教堂看得到,這些教堂或多或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古木建造的。在神菲爾德,我們越過一個漂亮的公共用地,離布倫特伍德約一公裏半遠,有一部分教堂正廳的拱廊是木製的;而芒特內森,是我們旅程的下一站,其高塔都是用巨大的橡樹做框架。芒特內森這個名字在本地話裏代表了困難的意思,因此可以大約知道“金錢的終結”的部分意思。英蓋特斯通,是繼芒特內森之後一個破敗的驛站小鎮,其名從“英格-艾特-斯通”變換而來——有人可能會說,那是靠近邁爾斯通的一個牧場。而“斯通”的意思則很可能意味著鋪設著像古羅馬一樣的石頭路麵。

從此地向右拐,我們沿著一條有很多斜坡的小路向斯托克進發。斯托克,是一個村舍分散的小村子,它座落於一塊高地上,從上往下看,沿著泰晤士河穀向南可一睹美景,其本身並不讓人感興趣;但在這裏我們又發現了一個非常不尋常的教堂,它由古木建造,帶擋風板的高塔,塔頂有塔尖,彎成凹形的屋簷從屋頂的下端翹了起來,整個教堂的建造時間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紀末。很顯然,二百多年前還進行過重修,因為鍾塔木製品上的題字“RR.EH1683"還線條分明、清晰可見。像埃塞克斯郡大多數的木製教堂一樣,斯托克的教堂具有奇怪的斯堪的納維亞模樣,可以在丹麥、挪威和瑞典找到它們的姊妹堂。即使是精致的花飾窗格和塔中窗戶的豎框都是木製的,而且保存完好。

從斯托克所在的山梁到比勒裏基,大約有五公裏路程。起先往山下走非常陡峭,然後就平坦了,接著又要下山直到比勒裏基車站。然而,盡管一直走的是下坡路,人們還是能看到這個小鎮本身卻建在一個高台上。順便說下這個地方的名字,它對陌生人來說是塊傷心的、無禮的岩石,也是一塊絆腳石,人們一般把它叫成“比爾-艾裏-基”,有點按其拚寫而來的樣子,而按本地人的話來說,它又是“比爾-裏基”。教堂的內部架構是教會委員最不讚成的了,而其外表具有駝背樣的屋頂,以及模樣古怪、又矮又胖的小紅磚塔——據說這要追溯到三百年之前,但看起來還到那個年歲的一半——這是一種奇怪的山寨版的哥特式建築;毫無疑問,1897年維多利亞晚期喬治城的那種建造方法是排除在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