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
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想學自行車,哭著鬧著折騰。父母沒有辦法,隻好滿足孩子的要求。
但是,孩子在練習的時候,總是把握不好方向,摔倒了。有的孩子脾氣比較大,用石頭砸自行車,用腳踢自行車,結果腳被自行車給頂疼了,坐在地上哇哇哭起來。
幽默的父母會說:“你以為人家(自行車)是傻子,白讓你踢啊?腳疼了吧?來,讓爸爸媽媽看看。”
沒有幽默感的父母會說:“自己笨,學不好還怨自行車,好好練習去!”
有幽默感的父母還會說:“你要把它當成朋友,這樣它才能把你當朋友,你才不會摔倒。你把它當朋友了嗎?”
孩子這時往往會破涕為笑了,馬上站起來把自行車也扶起來。
父母的幽默是對孩子的鼓勵,是對孩子的支持,是孩子奮進的力量。
總之,父母一定要有幽默感,沒有幽默感可以培養,因為父母的幽默是孩子奮發向上的動力,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元素。
二、有幽默感的孩子對事物的興趣會更濃
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應從小培養認真負責的態度,整天嘻嘻哈哈地,不像樣。其實,孩子成熟和成長,除了跟孩子的態度有關,還跟孩子的幽默感有很大的關係。一個有幽默感的孩子對事物的興趣會更濃,有幽默感的孩子更樂觀,更積極,興趣更持久而穩定。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有幽默感的孩子擁有很多優勢。首先這類孩子通常會比較關心別人的感受,所以,容易受到周圍人(父母、老師、兄弟、姐妹及其朋友)的喜愛和社會的歡迎。此外,有幽默感的孩子看待事物的角度更積極,更樂觀。
有一個孩子,是一個十分幽默的人。有一天放學回家,他拖著疲憊的步伐走進家門,想洗洗臉,結果發現自來水停了。
孩子沒有像別的孩子那樣大喊“爸爸,沒水了”或者“媽媽,我要洗臉”,而是拎起水桶,對爸爸說:“爸爸,我到隔壁大媽家裏借一桶水先用一用吧!”
爸爸聽出了孩子是在給自己提意見,馬上反應過來,哈哈一笑說道:“別急,我現在就去交水費。”
這就是幽默的力量。
孩子發展興趣的時候也是一樣。
媽媽在給院子裏的花澆水,4歲的冉冉眨巴著眼睛在一旁看。過了一會兒,他問:“媽媽,你在幹嗎?”媽媽說:“我在澆花。”冉冉又問:“澆花是什麼?”媽媽往一邊轟他,“澆花就是澆花,去去,一邊玩去,小心水灑到你身上了。”冉冉回來,跟正在屋子裏看書的爸爸說:“爸爸,媽媽在給花洗澡呢。”爸爸聽了,笑著放下書說:“那不是給花洗澡,是在給花喂水喝呢。”
“喂水喝?花是怎麼喝水的?”冉冉看到院子裏媽媽澆完了水,把水管搬到雜物房裏去,於是他跑出去,將一盆花的泥土扒開,想看看花的“嘴”在哪裏,它到底是怎麼喝水的。
媽媽收拾好了東西回來,看見冉冉滿手是泥正扒著花盆在看呢,她生氣地把他拉起來,說:“你怎麼這麼淘氣,小心我把你的小屁股打開花。”
冉冉咯咯地笑了起來,說:“屁股開花?屁股能開什麼花?你打給我看看哪!”媽媽一愣,也哈哈大笑起來。
冉冉說:“我就想看看花沒有嘴巴是怎麼喝水的嘛!”這時候爸爸出來了,說:“孩子在搞調查研究呢。”他對冉冉解釋,花是靠根部來吸收水分和其他養分的,根就是花的嘴巴,他還由此談到了“屁股開花”的比喻意義……
幽默對於孩子來說,不但能夠增強他對事物的興趣,而且,也是他對事物展開豐富想象的基礎。因此,父母應該善待和挖掘孩子的幽默,並將這種幽默轉化為求知的動力。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通過它,孩子可以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更多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