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風情不同,但是仍然有其世界通用的禮節,無論到那裏去,都要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原則。
如刀叉的用法等,在討論細節之前,隻要先了解基本上的觀念就能事半功倍;待人接物時,若能了解別人的想法,也就能了解別人的行動。
有幾件事情,在世界上任何國度裏都已經成為生活的常識,這些都是人們所應共遵的原則,但是我們國人至今尚未徹底學會。
例如女士優先的習慣便是其中之一。在國內常有男性搶先上車的行為,這隻是在國內才會見到的現象,但是,凡事都要養成習慣,否則到了國外之後,就會貽笑大方了,如夫妻兩人一起進電梯時,太太躊躇不前,這種情形發生在外國人麵前是很難堪的,所以不必想到重男輕女或重女輕男等嚴肅問題,隻要按照習慣從事就好了。
另外,談到用餐禮儀。許多社交禮儀的書上寫著喝湯時不要發出聲音來等等,你隻要知道用餐時發生聲音來就會引起別人不愉快就好。隻要了解這個大原則,凡是吃東西時,都不要張嘴大嚼。
光從外形和外表是學不到禮儀的,必須要有內涵才能持久,換句話說,為別人設想才算是禮貌,如果每一個人都憑著自己的方便去做事情,就當然有失禮貌了。國人從事海外旅遊時,必須特別留意的要點是:
1.徹底實行女士優先的原則。
2.對有關宗教的事情都要保持慎重的言語行動。
3.要把“Yes”、“No”說清楚,絕不可含糊其詞,教人難以明白。
4.可以喝酒,但不可酗酒。
5.不要動不動就幾個人聚成小單位。
跟隨團體旅行時,第五項較難實行。但是個人參加派對,常常遇到其他中國人,那時必須認識自己是派對中的個人,而不要隻是專找中國人聊天。集會之目的,在使每一個人都能接觸更多人,因此,如果有幾個中國人老是團在一起而不理會別人的話,這就遠背集會的精神和禮貌了。常常有外國人說,中國人對宗教的說法甚不統一。有很多人說他信佛,但其中卻又夾雜道教和迷信的成份。有些國人會說:“我是無神論者……。”這種說法大有問題,有外國人眼中,很可能認為他是一個過激派,如果真的是無神論者,他也應說:“我並不屬於任何特別的宗教。”
1.女人的行李一定由男人代勞
——世界各國
有一位太太,隨她的丈夫到巴黎去住了三年,回到國內後感慨地說:“到了外國,才知道外國男性的可貴。”
這一位太太談到了有一次,她在巴黎街上走著走著,碰巧在街角處遇到熟人,這位男士看到她手上提著東西,就自願代勞,可是這位太太因為所帶的東西又少又輕。所以就婉拒了。兩人並肩走著,還沒走三步,那個男士又說:“夫人,無論如何,請你讓我提那些東西,否則的話,我很沒麵子,不敢在街上走。”
在國外,除了手提包之外的任何東西,都應由男人攜帶,中國男人與外國女性一起當然必須如此,就是跟自己的太太走在一起也應如此。
2.女人一進入屋內,男人都要站起來
——世界各國
每一次派對有女賓走進來,所有的男人都要立刻站起來,這是世界各國共同的禮貌,打個招呼後女性就會坐下來,待女士坐下,男士才可坐下。
如果所準備的椅子不多,當然讓女士優先坐下,男士們則站著。有一位日藉太太到了印度,與丈夫公司的五、六個同事,一起到印度人的別墅赴約,由於車子開了很久才到別墅,所以她就先去洗手間整整頭發、補補妝,可是,當她走進客廳的時候,所有的椅子都被公司裏的人占用了,而沒有多出椅子來,印度主人站在一旁顯得非常尷尬,看到沒有座位的女客人,及坐在椅子上的一群男士絲毫無起立讓坐的意思,便覺得很窘,這一位太太看不過去,就隻好叫她的丈夫站起來。
到外國的高爾夫球場去時,也常有這種情形發生。幾個東方人先打了一場球,到休息處去時,舒舒服服地喝著啤酒,那個時候,女士們也打完了球走過來,可是沒有一個男人願意替她們安排座位,她們隻好去找個角落,坐在一起,在外國人眾目環視之中,這種情況實在難堪。凡是有女士走入屋內時,男士都應站起來替她們安排座位,這是國外任何一個地方都適用的禮節。
在餐桌席上,都要男女交互坐,不要幾個男人湊在一起,女人又另外擠成一堆。
就是首次被介紹給大家認識的女士,也要被當做大家的夥伴來看待。
3.走進黑暗處,應由男人先行
——世界各國
雖然女士優先是不可動搖的原則,但是有時迫於環境之特殊,不得不稍作改變,要走進一個房間的時候,當然由男性開門,房門一開,便讓女士先進去,但是房間裏麵黑暗時或所開的門通到一條黑暗道路時,這就要由男士走在前麵,因為,男士的任務不隻開門,還要去察看前麵有無危險性。
4.男人必須保護女人
——世界各國
跳過舞後,必須把舞伴送回原來的席位上去,這是男性的義務。如果跳完了一支舞,就自顧自地走開,把舞伴留在原地,這就違反了紳士該有的禮貌。
阿根廷素有“探戈之國”的美譽,在那裏男人們的服裝非常考究。阿根廷的男人,看見女人要過馬路時,就會迅速靠過去,保護女人安全過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