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媽,我回來了。”“噢,瀟瀟回來了啊,快,洗洗準備吃飯,今天趙媽給你做了最喜歡吃的紅燒肉!”聽了趙媽的話語,已經15歲的李瀟飛快的放下了書包,在院子裏舀了一瓢涼水灌了一氣就跑進了屋裏開始吃飯。
畢竟那時遭到打擊的李瀟還小,雖然有段時間很是讓人放心不下,但小孩子忘性大,再加上村民的熱心幫助,趙媽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村子裏一些年齡比李瀟大受過他父親教育的小孩對李瀟遭遇的同情而主動保護他,使李瀟慢慢從悲傷的陰影裏走了出來。可是遭遇過那麼激烈打擊的李瀟還是過早的成熟了起來。他也知道村民的善心,也非常感激他們。而且趙媽為了李瀟再也沒有改嫁更使李瀟深深的感動。所以他在努力學習後就是幫助村民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村民在同情這個孩子的時候也被李瀟的行為感動,所以大家沒有多說什麼,隻是盡可能的幫助趙媽和李瀟。
隨著改革開放土地責任製的推行,農民的生活也漸漸好了起來。但也隻是勉強能解決溫飽問題。可是李瀟家卻從來沒有斷過肉,不管村子裏哪家殺豬或是買些肉都給李瀟家裏送過去。樸實的村民隻是想,寧可自己不吃肉也不能再讓這個孩子遭罪了。於是,李瀟家是頓頓都有肉。從小吃的就好的李瀟在同齡人裏是長的最高也最壯實的。接近了1米8的個頭,在加上長期農活勞動結實的身板,李瀟15歲就和村子裏的青壯年一樣了。
在學校裏李瀟也沒有讓大家失望,那學習是好的怎麼說呢,哈哈,應該是太有才了。幾次自己的作文拿到了縣城參加比賽都拿到了獎項。村民都對李瀟抱已厚望,知道這孩子有出息,一定能考上大學,畢竟村子裏還沒有出過大學生呢。高考製度的恢複也讓李瀟振奮不已。他記得小時候父母親的願望就是上大學,可那時沒有大學。所以父母的遺願李瀟就繼承了下來。
在後來漸漸恢複了心態後也從村民的口中得知了父母親及姥爺姥姥去世的經過。原來,那天把李瀟放在了姥爺家後李瀟的父母著急回家,就搭了一個別村的馬車。因為要繞路。別村的人就將馬車趕的快了些。誰想到在一個山梁上,碰見一群孩子,車夫也沒有注意孩子們在做什麼就將馬車趕了過去。誰成想快過年了孩子們在那裏放炮,這一炸驚了馬匹,雖然車夫及時跳車,可馬車帶著夫妻倆衝下了山梁。等車夫跑到梁下,夫妻倆已經是進氣少出氣多了。於是車夫就趕快跑到了李瀟所在的村裏告訴了村長,村長一聽先打發了一些人把夫妻倆往醫院送,然後派了個人去通知李瀟的姥爺。得知沒有孩子時村長也是出了口長氣,到底沒有一家人遭罪啊。
可是跑去救人的村民到現場後,卻發現兩人早已經死去多時了,於是就把兩人抬了回來。通知李瀟姥爺的人和李瀟的姥爺姥姥在醫院門口等了好久也沒有見有人來,於是就急匆匆的趕回村裏,卻發現等待他們的隻有兩具沒有了生命的屍體。李瀟的姥爺本來身體不好就有心髒病,再加上一急老倆口就一起暈了過去。送到醫院李瀟的姥姥是搶救過來了,可他的姥爺也離開了人世。隨後送葬時李瀟的姥姥也因為經受不了打擊也撒手而去。就留下了李瀟一個人。
隨著傷痛慢慢的淡化,李瀟也將對父母的思念轉到了孝敬現在照顧他的趙媽身上。而趙媽在同情李瀟的同時也因為很是喜歡這個懂事聰明的小孩,就再也沒有改嫁。全心全意的照顧李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