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外出期間,大家都渴望“開開心心去旅遊,順順當當回家來”。但是有些時候,遊客一玩起來就容易忽略了安全問題而發生意外事故和傷害。旅遊期間預防意外事故的方法有:①外出旅遊應根據個人年齡特點和身體狀況選擇適當的旅遊線路和旅遊項目,並自帶必備藥品,以防不測。②隨團旅遊者不要擅自離開團隊單獨活動,晚上或自由活動期間外出應結伴而行。③入住飯店後需觀察房間張貼的安全疏散示意圖,熟悉飯店內各安全通道的位置。勿在床上吸煙、勿在房間生火煮飯、自接電線、電源。④入住飯店不得攜帶易燃易爆化學物品、有毒物品等違禁物品。⑤飯店發生火警時,切勿使用電梯,應迅速從最近的安全通道撤離。逃生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並匍匐前進,以免吸進濃煙。⑥在遊程中應記住下榻飯店的名稱和電話,以及乘坐的旅遊車車牌號碼。乘車乘船時不要爭搶、擁擠。⑦從事水上娛樂項目活動,應穿戴救生衣或其他救生裝備。⑧參加漂流、探險、蹦極、登山、纜車等危險性較大的旅遊項目時,應嚴格遵守有關安全注意事項,按照管理人員的提示做好安全防範。患有精神病、心髒病、高血壓、癡呆症等病症的患者以及孕婦、老人、小孩或殘疾人等不宜參加與身體狀況不相適應的旅遊項目。⑨外出旅遊時遇雨天、山路、險坡等應注意行路安全。⑩在景區遊玩時,應遵守景區設置的警示和安全提示。
旅遊期間發生意外傷害如何自救和互救
遊客在發生傷害或意外事故時,要馬上進行互救或自救。具體方法有:首先,檢查傷者身體狀況。觀察傷者的意識是否清晰。如傷者意識清晰,可以通過詢問了解傷情,並給予安慰。其次,要注意觀察傷者是否呼吸正常,呼吸道是否有異物堵塞。可把手放到傷者鼻孔下前麵,感覺是否有氣體呼出,並計數其每分鍾呼吸次數,正常人每分鍾大約呼吸12~16次。如傷病者口腔、鼻孔內有異物堵塞,要及時清除。第三,要檢查傷者的脈搏。將食指和中指並攏按壓在傷者的頸動脈或手腕部動脈處,計數其每分鍾脈搏數,正常人每分鍾應在60~80次。緊急自救第四,如有條件可以測量傷者血壓。第五,傷者如果有出血,應及時止血。第六,如傷者的外傷比較嚴重,不要輕易移動傷者,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傷。第七,如果傷者所處環境和位置不適合進行救助或情況比較危險,應將傷者盡快轉移。搬運頸椎損傷的傷員時,要三人同時進行,一人托住頭部並固定、一人托起腰部、一人托起雙腿,使傷員身體成直線;顱腦損傷者應采取側俯臥位,出現嘔吐時,可將傷者頭輕輕歪向一側,以防止嘔吐物堵塞呼吸道而窒息;如果腹部損傷有腸子脫出時,不要還原,可用碗等扣住脫出物並固定;胸部有開放性損傷時,應立即用棉布等堵緊傷口,防止空氣通過傷口進入胸腔導致傷員呼吸困難;四肢損傷結紮止血時,應在傷口的近心端;傷員較多時,應先行救助傷勢嚴重者,尤其有生命危險的傷員。第八,應尋找傷者的身份證或能證明其身份的證件,以便盡快與其家人取得聯係。第九,迅速撥打120急救電話。讓醫務工作人員來救護,還要打110電話報警。
旅遊前應完成哪些疫苗的接種
對於中國旅遊愛好者而言,雖然沒有明確規定到不同的省、市、自治區或地區旅遊時必須進行哪些疫苗的預防接種,但是,中國幅員遼闊,不同的地區疾病發生情況不同,尤其是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程度不同、種類各異。因此為了健康的角度考慮,最好疫苗接種。
在全國實施計劃免疫從1982年開始,主要接種的疫苗有卡介疫苗預防結核病,脊髓灰質炎糖丸疫苗預防脊髓灰質炎,百白破混合疫苗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麻疹疫苗預防麻疹,乙肝疫苗預防乙型病毒性肝炎,以後逐步增加了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風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傳染病的疫苗。
我們在注射疫苗的時候也要注意幾點,我們應該到專業醫院或者其他專業的地點由專業人員注射。一般在所居住的街道社區醫院門診部、工作所在單位、就讀學校的衛生所,以及防疫站等衛生保健機構辦理計劃免疫。因為計劃免疫的疫苗由國家免費提供,所以我們隻需支付接種費。每一個新出生的小孩都在當地防疫部門辦理計劃免疫接種卡,並按照規定時間接種疫苗,接種疫苗是一項係統工程,必須嚴格按要求進行,例如出生後24小時以內必須接種乙肝疫苗和卡介苗,2個月開始口服脊髓灰質炎三價混合疫苗,3個月時接種麻疹活疫苗、百白破混合製劑等等;有的疫苗需要複種,例如乙肝疫苗需要在接種第1針後1個月、6個月時再複種2次。小孩必須按照接種卡上的項目逐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