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山川雄風(2)(1 / 2)

黃山同時兼備各種山景之美:奇峰怪石雄偉多姿,青鬆飛瀑靈秀清澈,雲海霞光神秘浪漫……中國明代(1368—1644)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為它寫下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千古名句,意思是到過黃山之後,再也不用去看其他的山了。

黃山景致激發了曆代詩人、畫家的創作靈感,成為被中國藝術家描繪、歌頌最多的山。據不完全統計,從盛唐到晚清的1200年間,讚美黃山的詩詞多達2萬多首。在繪畫領域,黃山的風光對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曾經形成以黃山為繪畫題材,抒寫靈性、提倡氣韻的新畫派——黃山畫派。

至今,黃山仍然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勝地,1990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梅裏雪山:雪神的儀仗隊

梅裏雪山位於雲南與西藏的交界處,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藏區八大神山之首,也是雲南第一高峰。卡瓦格博在藏語中意為“雪山之神”。其周圍有13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人稱“太子十三峰”,它們連綿起伏,一字排開,猶如雪神的儀仗隊,氣勢非凡。

梅裏雪山的壯觀來自於它巨大的高差——從主峰卡瓦格博峰到瀾滄江(中國第五大河,流經梅裏雪山腳下)、明永河彙流處,高差達4702米,形成壯觀、奇險的梅裏大峽穀。

巨大的高差令一山之中氣候迥然不同:雪線以上雪峰綿延,雲霧繚繞;雪線以下是濃綠的高山草甸、蒼鬱的高山灌叢和茂密的森林。沿著梅裏,同一天中就能經曆四季的變化,“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是它的生動寫照。正是由於錯綜複雜的氣候,這裏生物物種豐富,鬆茸、貝母、冬蟲夏草等名貴藥材種類繁多,金錢豹、小熊貓、馬鹿等珍稀動物活躍於山林中,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

梅裏雪山冰川廣布,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永冰川。它從卡瓦格博峰上傾瀉下來,綿延十多公裏,在雪山上畫出一道美麗的冰雪弧線。冰川沿山穀蜿蜒而下,一直延伸到海拔2600多米處的森林地帶,是中國海拔最低的冰川,同時也是緯度最低的冰川之一。站在滿樹的杜鵑花下,欣賞著近在眼前的莽莽冰川,這樣的奇景隻有在梅裏才有。

發育在低緯度的冰川除了具有“山花映雪”的獨特景色,還有向下運動迅速的特點。受地形影響,梅裏雪山每年降雪量大,融化量也大,造成冰川向下運動的速度較快,因此,這裏發生雪崩的次數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而雪崩無疑是攀登雪山最大的威脅。

對於登山者來說,梅裏是殘酷無情的,它曾經在世界登山史上寫下黑暗的一頁。1991年1月,中日聯合登山隊向卡瓦格博峰發起進攻,由於天降大雪,登山隊被迫放棄原定的攀登主峰計劃。就在他們返回海拔5100米的三號營地的途中,雪崩突然發生,登山隊的6名中國隊員和11名日本隊員不幸全部遇難,成為世界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難。人們在梅裏雪山邊為他們修建了紀念碑,紀念碑正對著卡瓦格博。直到現在,卡瓦格博峰仍然是無人染指的“處女峰”。

丹霞山:紅岩勝境

紅色的岩石掩映在翠綠的樹林之間,尤其是在清晨和傍晚,天空的彩霞與山岩相互輝映,那綿延的山巒,恍若紅霞飄落人間。

丹霞山位於廣東省北部,是由紅色砂礫構成,以紅色的岩石、山崖為特色的獨特地貌。地質學上以丹霞山為名,將同類地貌命名為“丹霞地貌”。這種地貌中國的其他地方還有700多處。在所有“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最為美麗,也最具代表性。

早在1500年前,丹霞山就被人們認識,留下了“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詩句。連綿的紅色山群中,有不計其數的大小石峰、石堡、石牆、石橋,它們高低錯落,形態各異,景色萬千。

這裏的山峰最有特色,它們頂部平坦,一麵或幾麵是幾乎直立的絕壁,絕壁對麵卻是平緩的山麓。地勢緩和的地方多被茂盛的植物覆蓋,露出紅色岩石的地方則多為峭壁。獨特的山體讓這裏的山峰同時具備了雄壯與柔和之美:站在峭壁麵前,幾百米高的石壁像支撐天空的柱子一樣雄偉;從遠處眺望,山頂、山坡渾圓的線條又讓人感覺柔美親切。

丹霞山獨特的紅色岩石誕生於1億年前,那時這裏是內陸盆地,四周的岩石破碎後堆積在盆地中。當時這一帶地區不但炎熱,而且幹旱,岩石中的物質被氧化,呈發紅的鐵鏽色。經過大約3000萬年的歲月,盆地中的沉積物形成紅色的砂岩、礫岩。後來由於地殼運動,這裏上升為山區,經流水切割、侵蝕,形成了現在這種由紅色岩石構成的丹霞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