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石器時代的器具(1 / 1)

在中石器時代時期,更新世最後一次冰期慢慢消融,氣候由嚴寒轉換成了比較溫暖。在中石器時代時期,人們的經濟生活基本上依然是靠采集與漁獵。人們在麵對現生的動物群,由捕獵已經消失的適應寒冷氣候的大型動物,替換成對中小型野獸的獵取。其中鹿類被作為主要獵取對象。在此時,狗已經成為了家畜,而在歐洲和西亞的一些地區,可能已經開始馴養山羊和豬。

在人們不斷地對采集活動積累經驗後,人們的采集目標逐漸轉變為以大麥、小麥這幾種野生禾稼為主,可以見得,這或許就是農業起源的前奏。人們還會從水域中獲取更豐富的食物資源,例如魚、貝類等。

中石器時代,使用的器具為大型石器、細石器等器具,它們的製作工藝進步了許多,製作方法也得到了完善,在中石器時代出現了把細石片與骨器相結合的複合器具。弓箭在此時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使人們狩獵的成功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整體的經濟生活比舊石器時代進步很多。

幾何形細石器的盛行,是歐洲中石器時代文化的主要特點。此種細石器形狀各異,比如三角形、不規則四邊形、梯形等。

由於地域性和環境差異性,人類文化發展的步驟並不相同,多數學者認為中石器時代是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過渡,應該在世界範圍內分出中石器時代。同時也有學者認為中石器時代在世界範圍內並不普遍,應該把中石器時代換成續舊石器時代、先新石器時代和前陶新石器時代。這兩種言論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明確地規定分布。

20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東南部發掘出了大批細石器,並未找到陶片、磨製石器和其他農業生產工具。這種文化的石製品既包括細石器又包括較粗大的打製石器兩種,主要打製的細石器類型達40多種,有錐狀、半錐狀、柱狀、楔狀和漏鬥狀等各種類型的典型細石核,還有細石葉和各種刮削器、尖狀器、雕刻器,以及琢背小刀、箭鏃、鋸、錐、鑽等。石器的原料多為燧石。這批石器的製作技術,承襲了峙峪文化的傳統,但有突出而明顯的進步,這點在其他遺址中極為少見。在這個遺址發現的一批石鏃,這是最能體現中石器時代文化特點的。石鏃是用壓製法生產,有明顯的銳尖和周邊,分成圓底和尖底兩種,與其他舊石器時代末期遺址發現的石鏃相比,數量龐大並且製作技術進步極大。

趣聞逸事

手電筒的由來

手電筒是一種手持照明器具,它以幹電池作為能源,手電筒利用幹電池與發光電珠組成電回路。開關打開使電路接通時,電流從電珠中流過,使電珠發光,完成照明。在100多年前愛迪生發明了電燈之後,世界上才出現了第一支手電筒。

在美國有一名叫休伯特的人,有一天他在下班回家途中遇到了一位朋友。他的這位朋友邀請他去他家做客,要給休伯特看一件有趣的東西。原來休伯特的這位朋友在家中自製了一個會發光的花盆,他在花盆底部安裝了一個小燈泡和一節幹電池,當電流接通時,花盆底部的燈泡發出亮光照在花朵上,非常漂亮。休伯特非常喜愛這個會發光的花盆,這個會發光的花盆觸發了休伯特的靈感。

當時,電燈照明還沒有普遍使用,在夜晚,如果要上街,人們隻有拿著油燈用來照明,用油燈照明出行,非常的不方便。休伯特利用他那位朋友所做的發光花盆的原理,將小燈泡與幹電池放到一個小筒裏,使光聚集起來,從小筒的一端照射出來。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支電筒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