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第二感應
第六十六章:第二感應
足球貼地滾向路,王石的視線也隨著足球的軌跡移到了路。
球一傳出,王石即緩緩往後退向己方的球門區內。
球場路,楊鑄、子華、沃立努庫和加、勒巴巴裏敦四人都在全力往線靠近,王石傳球後,一邊奔跑一邊留意著王石動靜的楊鑄立刻減做好了接球的準備。
認定了楊鑄作為防守對象的沃立努庫和加連忙減,不過比起楊鑄來他仍是慢了一拍,等到他真真正正的把度減下來後,他早就越過了楊鑄的身位來到了球場的線附近。
站穩身形後,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馬上轉過身來麵對已將足球接在腳下的楊鑄,做好了攔截足球的準備。
麵對著球場邊線,楊鑄迎著來球用右腳的腳外側照著足球一踢。
踢了足球的左側部之後,楊鑄踢球腳往上一翹上抬。
足球立刻受力變線滾往線,楊鑄那抬起的踢球腳順勢下落側身,遠遠望去,就好象他在抬腿跨步的同時將王石橫傳過來的足球撥往了線方向。
感應到這一切的王石突然全身一震——“為什麼?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感覺?”
傳球後,他一邊往球門區內回撤,一邊用異感鎖住了橫向路的足球。
足球越滾越遠,但它與楊鑄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當這種距離地變化達到一定程度後,王石對足球的感應突然間一分為二。
也就是說,本來足球在王石的感應是單向的、隻有一個方向,他一腳將球傳向了路的楊鑄,這時候足球在他的眼裏自然是越來越小、越滾越遠、越來越靠近楊鑄了。
當然了,這時候的足球在楊鑄看來,自然是越滾越大、越滾越近、距離傳球地王石越來越遠了。
這很正常。在球場上,每個球員由於其所處的位置不同、視角不同。他所觀察到地景物也一定不是相同的。
不過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球場上,每一個人都隻有一雙眼睛、一個視角。
王石之所以感到震動和驚訝,那是因為當足球滾到他和楊鑄之間的點上時,他對足球的感應及視角突然之間分成了兩個,在這一刹那間,他一下子有了兩種感覺、兩雙眼睛、兩個視角。
一雙眼睛是他自己的。是他本來就有的。
而另一雙眼睛,卻好象是楊鑄地,就象是他已將自己的靈魂附到了楊鑄的身體裏麵一樣,他“看”到了“隊友”王石將足球傳向自己,“看”了足球正在向自己滾來。
是“一心二用”嗎?不是吧?象目前的這種情況,好象已經不屬於“一心二用”的範疇了。
應該叫“二心二用”,也就是他王石的一“心”和楊鑄的一“心”相加。
這樣二“心”相加叫“二心二用”似乎毫不為過。
也就是“多一個心眼”的意思了,隱隱約約地。王石覺的這個“二心二用”似乎和他的“一心二用”神通有著極大的關聯。
“看”到“隊友”把球傳給了“自己”,“看”到那足球越滾越近,“心”念電轉之間,王石便想好了這一球的處理步驟:先伸腳將球接在腳下,然後轉身麵對線方向,然後帶球前衝。
然而事實上。“自己”的身體卻並沒有按照“心”裏設計好地步驟行動。
在“第二感應”,王石清晰無比的“看”到自己並沒有伸腳停球,而是迎著來球一踢上翹落下,然後在一跨步間改變了足球的運動方向側身追球。
兩種不同的處理思路,使王石明白到自己並沒有對楊鑄產生任何影響,這時候在球場裏的楊鑄,還是楊鑄本人,雖然王石能夠通過“第二感應”看到楊鑄所能看到的一切,但他並不能代替楊鑄,也無法通過這種特殊的“感應”去控製楊鑄的身體。
兩種不同的處理思路。也使王石明白到自己和楊鑄之間的距離。
在對這一球地處理上。王石認為楊鑄做地更好、更果斷,省去了接球、轉身兩個不必要的環節。直接將球撥向線,將接球、側身、撥球這三個動作揉成了一個動作,將接球、側身、撥球三個環節簡化成了一個環節,簡捷明了而不拖泥帶水,如果是在一些爭分奪秒地關鍵時刻,就這麼一個小小的技巧就能為其爭取到一些寶貴的時間。
而在關鍵時刻,雙方球員所爭的,往往就是這一、二秒的時間。
這就是經驗,這就是技巧,這時王石馬上就意識到了這個最新現的“第二感應”的作用和重要性——雖然無法左右和幹涉他人的思想,卻能進入別人的思想,體會到別人的感受和境界,這樣一來,隻要是場上的球員,就都有可能成為他的老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