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君臣商議此事,術虎高琪認為:“蒙古軍已經人困馬乏,可以一戰。”都元帥、丞相完顏承暉(福興)則反對,他說:“我軍士兵在城內,家屬多在外地。出城戰敗,則兵必散去;即使打勝,士兵也必思家而歸去。不如議和,待蒙古軍退去,再做打算。”這一段話,把金軍將士鬥誌全無,人心思散的情況說得非常生動,仗是無法打的,打勝打敗,戰士都要開小差回家!金宣宗隻好同意完顏承暉的意見,決定議和。
議和的條件相當昂貴:金宣宗將剛剛去世的衛紹王永濟的女兒歧國公主獻給成吉思汗,另獻童男童女各五百人、禦馬三千匹、繡衣三千件及大量金帛、財物。宣宗還派完顏承暉為專使,一直將蒙古軍恭送出居庸關。後來蒙古人對公主盛大的送嫁場麵和豐厚的禮物引為無上光榮,常常誇耀於後世。
成吉思汗第三次攻金,再次掃蕩冀、魯、晉等金國腹地,破壞了金國的地方政權,許多民間反金勢力紛紛舉旗造反,使金國政府焦頭爛額,疲於奔命。由於城鄉經濟的破壞,民不聊生,財源兵源均告枯竭,可以說真正摧毀了金國的基礎。
更重要的是,蒙古軍所到之處,廣泛施行“抵抗者殺,降者皆免”政策,一方麵有不少頑強抵抗的將領被殺,另一方麵是更多的將領投降。蒙古對他們往往授以舊職,甚至加官晉爵。蒙古退兵後,他們多留在舊地,擁兵割據,在此後蒙古再攻金時裏應外合。成吉思汗如此招降納叛,為自己今後接管金國政權,統治中原地區建立了一支基幹隊伍。在這次攻金中,最重要的降將有史秉直史天倪父子、趙璉、奧屯世英、趙柔等。
蒙古軍三次攻金,使一敗再敗的金國君臣對“蒙古”二字已經到了談之色變的程度。《金史》說:“每北兵壓境,則君臣相對泣下,或殿上發長籲而已。兵退,則大張具,會飲黃閣中矣。”
後來,宣宗君臣商議,打不起,躲得起,不如遷都南京(又稱汴京,今河南省開封)。然而遷都議出,朝野震動,反對者不在少數。
諸臣爭來爭去,莫衷一是,宣宗卻是拿定了腳底抹油的主意。1214年5月,宣宗任命完顏承暉為尚書右丞相,抹然盡忠為左副元帥,輔佐太子完顏守忠留守中都,而自己卻帶領文武百官、嬪妃家眷逃向南京。金都南遷,實際是走上了加速滅亡之路。
耶律楚材的全家也隨同南下,隻有他本人被燕京留守完顏承暉留了下來,被任命為左右司員外郎。名義上的職務是分掌尚書省所屬六部的日常章奏,實際上隻不過是一種寄祿官,並無實際職掌,還是白拿錢吃閑飯,不幹事。不久,蒙古兵圍困燕京,形勢越來越緊張。從此,耶律楚材便與金政權和家人失去了聯係。
6月,金宣宗一行人馬行至涿州良鄉(今屬北京)擔心執行護駕任務的乣軍可能乘機生變,於是下令收繳他們的鎧馬器械。這一舉動激怒了乣軍官兵,便嘩變起來,殺死女真人主帥詳袞,推舉斫答、比涉兒、劄剌兒為首領,回兵向中都進發,並派人去聯絡蒙古和耶律留哥。
中都留守完顏承暉聞知乣軍叛變,急遣精兵扼守蘆溝橋,防止叛軍渡河。斫答派輕騎潛水渡河,兩麵夾擊守橋軍士,大獲全勝,隨即遣使向成吉思汗請降。
成吉思汗當時正在魚兒濼(今達裏泊,位於今張北縣西北)駐夏避暑,聽到乣軍嘩變,大喜過望,立即決定抓住這個太好時機,一舉拿下中都。他對將領們說:“金帝既與我和好相處,今又違約南遷,破壞和議,是我師出有名;金乣軍來歸,中都人心惶恐,正是我出師之良機。”於是成吉思汗一麵派使者趕到河北內丘見金宣宗,把他大罵一頓,說明既然講和,便不該遷都,遷都就是不信任大汗,等等。但金宣宗仍繼續向南京方向走。另一方麵,成吉思汗特命三木合拔都率蒙古軍,石抹明安率女真降軍,從古北口入長城,會同降蒙的乣軍,出其不意,合圍中都。同時,為了牽製金軍力量,又命木華黎率軍進兵遼西,協同遼王耶律留哥盡取遼西和遼東之地,使金軍首尾不能相顧。
金宣宗聽說中都被圍,首先考慮的不是如何抗敵,隻擔心太子有失,竟下詔太子南逃。大臣們反對說:“太子留在中都,可以安定人心,助長聲勢,也許能夠保住都城。”宣宗根本聽不進去。結果太子一走,中都軍民更加人心惶惶,誰還有守城之誌?中都的陷落隻是遲早而已。1214年秋,石抹明安等攻占中都外圍景(今遵化縣)、薊、檀(今密雲縣)、順(今順義縣)諸州。1215年春正月,三木合拔都取通州(今北京通縣),金右副元帥蒲察七斤投降,中都岌岌可危。但蒙古軍為了避免過多傷亡,仍然沒有采取強攻的辦法,而是以一部分兵力圍城,迫敵困守,而以主力設伏打援,消滅金軍有生力量,掃蕩並招降中都外圍各州縣,斷絕中都與外界的聯係,使它變成一座死城,達到不攻自破的目的。
完顏承暉困守孤城,用白礬寫奏書向宣宗告急。3月,宣宗調兵遣將,好不容易從河北、大名諸路軍湊集三萬九千人,由慶壽、永錫率領赴援,另令李英部運糧接濟中都。成吉思汗早就派石抹明安埋伏霸州,阻截來援之敵。李英小有才幹,中過狀元,他一路招撫“義軍”,居然聚兵數萬之多。得意之餘,便大喝其酒,醉醺醺地行軍上路,與石抹明安相遇,一觸即潰,酒還沒醒,便糊裏糊塗地死去,大批糧食當然是支援了蒙古軍。慶壽、永錫的增援部隊在涿州也被蒙古軍擊敗,全軍覆沒。中都城內援兵不至,糧食告罄,饑困中的饑民甚至啖食人肉。完顏承暉是文人宰相,不諳軍事,將指揮權交給抹然盡忠。苦挨到5月2日,完顏承暉眼見大勢已去,城破在即,便與抹然盡忠相約,以死報國。抹然盡忠卻是表麵盡忠,暗中準備逃跑,完顏承暉雖然發覺,對他也無可奈何,隻好寫了遺表,服毒自殺。抹然盡忠當夜攜愛妾棄城潛逃,其餘兵民群龍無首,獻城投降。
石抹明安先入中都,安民禁掠,允許士兵以所掠糧食牲畜入城貿易,饑民得食,士兵得財,皆大歡喜,中都遂安定下來。
抹然盡忠把金朝最重要的京城中都白白地送給蒙古,自己逃回南京,宣宗不僅不殺,反而仍任為平章政事。不久因與術虎高琪不和,被控謀反,處死。這位絲毫沒有盡忠的抹然盡忠,早就該死,毫無可惜,可歎的是金主賞罰不明,焉能抗敵。
蒙古攻陷中都之後,成吉思汗遣使至南京,提出退兵的條件:金獻出河北、山東尚未易手的諸城,金宣宗去帝號稱河南王。這實際是逼金國宣布不戰而亡,宣宗還算有勇氣,拒不接受。於是蒙古大軍繼續攻略各地。僅在1215年秋,蒙古軍便攻取金朝城邑八百六十二座,實際上又把中原地區掃蕩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