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淮南報仇,奸佞斃命(1 / 1)

漢高祖11年,5歲的劉長被立為淮南王,12年高祖擊敗英布,劉長到淮南即位,這時才得知生母趙姬冤死獄中的原因,因而痛恨審食其,常想尋機報仇。漢文帝(劉恒)前3年,23歲的劉長借入京朝覲之機,為母報仇。劉長臂力過人,雙手能舉巨鼎,又膽大敢為,驕恣放縱。因文帝兄弟8人中,現今隻他二人在世,故對其弟格外關照,格外寬容。見弟來京,便留他在京遊賞。劉長借此停留之機,帶領隨從來到辟陽侯審食其的府前,審食其聽說淮南王前來探望,急忙出來迎接。劉長看準時機,從袖中取出鐵椎,猛向他頭頂擊下,審食其當即斃命。劉長又命隨從割下審食其的頭,便登車向皇宮馳去。

淮南王劉長走進宮殿,光著臂膀,長跪階前,向文帝請罪說:“臣母與貫高謀逆事毫無關係,不該受牽入獄,那時辟陽侯本可以請求呂後向高祖說情赦免,而他不肯,這是一罪;趙王如意母子無辜,慘遭呂後殺害,他沒有勸阻,這是二罪;呂後封諸呂為王,企圖篡奪劉氏政權,他也不去諫諍,這是三罪。臣為天下殺了奸賊,為自己報了母仇,特來向您請罪。”文帝認為他殺了該殺的人,當即赦他無罪。

在上述三件事情上,審食其不諫不諍,隻能說沒有很好地盡到為臣的職責,不能定什麼大罪,然而淮南王擅自殺死了他,皇帝所以沒有治淮南王的罪,決非因為淮南王是其禦弟,其中必有難言之隱。這就是審食其私通呂後,勾搭成奸,密謀策劃,倒行逆施,為非作歹。在封建道理觀念中,這是不可外揚的家醜。作為漢高祖的兒子劉恒,當然要尊奉這一道德準則。

還是在惠帝時,就有人揭發審食其的醜行,惠帝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派人搜羅他另外的劣跡,捕其入獄,欲以處死。但很快他又隱身深宮,承歡其主,朋比為奸。待呂後死,陳平、周勃一舉誅滅諸呂,並沒有將審食其列入呂氏死黨,隻革除了的相位,仍是安然居於侯府。可見,這個奸佞隱蔽之深、偽裝之妙。

人們不禁要問,審食其有何妙術能兩次免死呢?

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中透露:“呂太後崩,大臣誅諸呂,辟陽侯於諸呂至深,而卒不株。計畫所以全者,皆陸生、平原君之力也。”當初審食其看到平原君朱建是個能言善辯的智謀之士,公卿大夫皆仰慕他,審食其也有心同他結交。因為審食其的名聲不佳,朱建謝絕不見。太中大夫陸賈是朱建的好友,他出麵為審食其出謀劃策。恰遇朱建母死,沒有錢辦喪事,陸賈讓審食其以百金相饋,解決了朱建的燃眉之急,素以廉潔剛正聞名的智士也不得不感激審食其這個行為不正的小人。在惠帝要處死審食其時,就是平原君朱建通過惠帝身邊的寵臣出力周旋,才得釋放。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審食其是深明此理的。審食其早已料到,一旦失其所倚,就有殺身之禍臨頭。所以從他得勢之日,就開始營其“三窟”,安排退路。

審食其是個躲在幕後的陰險小人。他在幕後迎合其主的好惡,進讒言,扇陰風,討得主子歡心。心狠手辣的呂後拋頭露麵,出台表演。這樣一來,他們兩人的罪惡,往往記在呂後的名下,審食其卻像沒事似的,就連“六出奇計”的陳平,也沒有識破他的真正麵目。

世間的人與人、事與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總有千絲萬縷的瓜葛。人們見其點,可知其麵,握其蔓,可得其瓜。曆史上作惡多端、倒行逆施的人,無論隱藏多麼深,偽裝多麼妙,終究都要露馬腳,都要受到曆史無情的審判。正如魯迅先生說:“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奸邪者縱有智謀,善於韜晦,但是在正與邪的抗爭中,邪不勝正是必然的規律。審食其的下場正說明了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