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是曆史上著名的勵精圖治的皇帝之一。他雖然待大臣頗為嚴厲,有時甚至很殘忍,大肆殺戮,但他為鞏固自己的政權,卻比較體貼民情,輕徭薄賦;他勤於政事,“每日臨朝,日昃不倦”;他躬行節儉,並以此教誡太子說:“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長者。”因而,在他的統治下,隋朝呈現出興旺的景象。
但是,歲月不饒人,一貫事必躬親的文帝,在年逾花甲之後漸感體力不支。仁壽四年(604年)七月,在獨孤皇後崩逝二年之後,文帝也終於病倒了。
病臥於仁壽宮大寶殿的文帝,此時當然惦記著政事。自己二十餘年的夙興夜寐、苦心經營,不就是為了使隋朝的天下長治久安、永傳後世嗎?他不能不為隋朝的未來而憂慮。但與此同時,他又感到莫大的欣慰:一是自己作為一代開國之君,功業赫赫,足以彪炳史冊;二是皇太子立得其人,廢黜了那個不成器的楊勇,立了楊廣,看來堪可繼承和弘揚他的大業。
然而,他還是有些不放心。他認為楊廣雖然道德醇正、才器非凡,但畢竟缺少經驗,應該多加教誨。於是傳命召太子楊廣入居大寶殿。
文帝在等待著太子楊廣的到來,但楊廣遲遲未至,卻匆匆進來一名宮人,將一封書信奉交到文帝手裏。
文帝看了書信,麵色陡變,一臉怒氣。原來,這是一封因誤送而獲的楊素對太子楊廣的複信,信的內容是楊素應楊廣之請,借自己入閣侍疾之便秘密提供的宮中事狀,以及研究文帝死後如何提防意外,楊廣如何即位登基等事。從通信的內容可以看出:楊廣、楊素對於他的疾病不僅毫無憂戚之感,而且正幸災樂禍,巴望他早日升天,已經急不可耐地探討起他死後之事了。因而,這一驚非同小可,他不能不“覽而大恚”。這個意外的打擊對他實在是太重了。他既恨楊廣,尤恨楊素。
然而,令他更為吃驚、對他打擊更重的事還在後麵。就在文帝看過楊素之信不久的一天早晨,他最為寵愛的在仁壽宮待疾的宣華夫人蔡氏,在更衣之後,鬢發散亂、麵帶傷痕、神色驚惶地回到文帝身邊,文帝怪而問其故。蔡氏泫然淚下,說;“太子無禮!”
聽了蔡氏之言,文帝猶如五雷轟頂,頓覺天旋地轉,瞪著眼睛,好半天說不出話來。最後,他以頭撞床,“齧指出血”,大聲喊道:“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聲調中充滿極度的憤怒和絕望。於是,他呼喚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岩說:“快召我兒來!”
柳、元二人聽後,表示馬上動身去召太子,他們自然以為文帝要見楊廣。文帝急切地打斷他們的話,說:“不,不是楊廣,是勇兒!”才意識到自己過去廢勇立廣是多麼嚴重的失誤,內心充滿無限的悔恨和對長子的思念,同時對過去楊素、獨孤皇後等人潛勇擁廣的行為憤恨不已,感到自己受到了他們的欺騙。他急切地召楊勇來,意欲親手糾正自己的失誤,即行廢立。
文帝望眼欲穿,盼望著能速速見到他的勇兒。可楊勇遲遲未到。
人終於盼來了,但不是楊勇,卻是一個索命之鬼——張衡。接下來自然就是文帝的“暴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