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激起眾憤,被劾受貶(1 / 1)

哈麻在宮中胡作非為,許多人看在眼裏,恨在心上,但知道他有皇帝作後台,都敢怒而不敢言。可也有人不怕打擊,仍想彈劾哈麻,為國除害。但就在這時,元廷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再次激烈起來。人們開始忙於內部權力爭奪,而無暇顧及哈麻之事了。

原來,脫脫“更化”,取得了一定成就,聲望日益高漲,也引起一些人眼紅嫉妒。這些人背後風言風語,吹毛求疵,妄圖中傷陷害脫脫,但苦於沒有時機,一時不好下手。至正四年(1344年),脫脫因患疾病,上表請求辭去相位,最初,順帝堅決不同意,後經脫脫多次要求,順帝才應允。脫脫辭相以後,由阿魯圖繼任為中書右丞相,別兒怯不花任中書左丞相,別兒怯不花因與脫脫之父馬劄兒台有過宿怨,一直想整倒脫脫。脫脫辭相,他以為時機到來,便想乘機拉攏阿魯圖一起謀害脫脫,但阿魯圖為人正直,堅決不同意,別兒怯不花就攻擊去掉阿魯圖,爬上了中書右丞相的高位,別兒怯不花控製朝政以後,為了陷害脫脫,經常在順帝麵前無中生有地說脫脫的壞話。

這時,別兒怯不花雖然掌握了朝中主要大權,但他謀害脫脫,引起朝野內外的普遍反對,脫脫的聲望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更高了。特別善於見風使舵的哈麻,看到軍心、民心、貴族之心不偏向於別兒怯不花,而偏向於脫脫,預料到別兒怯不花將會很快垮台,脫脫將會東山再起。這個善於鑽營的小人,經過一番苦思冥想、權衡利弊以後,決定仍然把賭注押在脫脫身上。於是,在別兒怯不花說脫脫壞話期間,哈麻也在順帝麵前替脫脫說上幾句好話,作一些排解工作。不管哈麻的目的如何,但客觀上也起到了一些好的作用,也算是哈麻做了一點兒好事。

由於別兒怯不花陷害脫脫不得人心,任相不到一年,就被趕下了台。接著,由朵兒隻和太平分別任了中書右丞相和左丞相。太平為人比較正直,他和朵兒隻密切合作,很快使朝政穩定下來。之後,他開始騰出手來解決禍國殃民的哈麻的問題。為了驅逐哈麻,太平把禦史大夫韓嘉納找來商量,韓嘉納非常讚成驅逐哈麻,於是他們兩人便授意監察禦史斡勒海壽,讓他以監察禦史的身份整理材料,共同彈劾哈麻。經過研究,他們列出了哈麻的罪狀,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哈麻在禦幄之後設置賬房,沒有君臣之分;二是哈麻以提調寧徽寺、掌握脫忽裏皇後錢糧為名,頻繁出入明宗妃子、順帝庶母脫忽思皇後宮闈,越分無禮;三是私受賄賂,妄作威福等等。奏章剛剛擬出,還沒等上奏,其事就被哈麻的耳目所偵悉,他們很快就告訴了哈麻。哈麻一聽,如同一盆冷水澆到頭上,渾身直哆嗦。過了一會兒,他才鎮定下來。俗話說“惡人先告狀”。他便搶先跑到順帝麵前哭訴,說自己如何忠心於皇帝,根本沒有罪。隻是太平、韓嘉納曾與以前的中書右丞相別兒怯不花等十人約為兄弟,陰謀把持朝政。現在,別兒怯不花因罪被罷去中書右丞相之職,可太平、韓嘉納他們卻把別兒怯不花被罷的責任推到了我身上,因此,想方設法搜集我的材料,妄稱罪過,以唆使斡勒海壽出頭,將臣劾奏,以泄其憤,為臣實屬冤枉。說著說著,就抹起眼淚來了。大凡世界上的小人,都會搗鬼。哈麻的一席鬼話,還真使順帝相信了,連連向哈麻解釋說,並無奏章,何必著急。哈麻還是不放心,一定要順帝答應替他做主,方才離去。

第二天早朝,韓嘉納果然以禦史所言上奏,順帝見應了哈麻的話,頓時怒往上湧,氣不打一處來。他連奏章看都沒看,就把韓嘉納斥責了一頓,勒令他把奏章原封不動地拿了回去。

韓嘉納奏劾哈麻受挫,並不甘心,急忙同太平商量對策,兩人認為,哈麻不除,國無寧日,決定冒死進諫。翌日上朝,他們又把奏章遞了上去,順帝仍然不接。不接,再遞,章凡三上,順帝一看沒有辦法隻好把奏章接過來。順帝看過奏章所列哈麻罪狀以後,知道哈麻已惹起眾怒,如果再不采取一點措施的話,很難平息眾臣之憤。但他心裏又偏向哈麻,僅僅貶黜哈麻,又覺得於心不忍。經過一番思考以後,順帝以為不如將他們雙方一概黜退,既可以安慰哈麻之心,又可以緩和當時的激烈矛盾。想到這裏,順帝立即命侍臣草擬詔書,免去哈麻之官,令其出居草地;罷去太平左丞相之職,降為翰林學士承旨;罷去韓嘉納禦史大夫之職,降為宣政使;罷去斡勒海壽監察禦使之職,出為陝西廉訪副使。詔令發下不久,脫忽裏皇後又來哭訴,她說禦史劾奏哈麻之事侵犯了她,影響了她的聲譽,一定要順帝給她做主,為她恢複名譽。脫忽思皇後是順帝庶母,她這麼一哭,弄得順帝六神無主,心情焦躁,更加憤怒,急忙再傳詔旨,把韓嘉納趕出京師,令其出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又下令奪去斡勒海壽之官,屏歸田裏,禁錮起來。一場彈劾奸佞哈麻的鬥爭,就這樣被順帝稀裏湖塗地“平息”下去了。

哈麻被貶,本來是罪有應得。可他心裏明白,這不過是順帝想掩人耳目的一項權宜措施罷了,他堅信自己不久就會重新被任用。所以,他並沒有因此而檢討他的荒唐作為,根本沒有悔罪表現,相反,卻依靠他取媚順帝的成功,滿懷信心地等待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