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投靠慈禧,步步高升(1 / 2)

戊戌政變前,在康有為與榮祿等重臣進行的一次針鋒相對的辯論中。榮祿曾先發製人,說過一句“祖宗之法不可變”。這出自榮祿之口的一句話,表明了當時其對維新運動的態度和立場。同時,這種態度和立場代表了西太後的意誌,表明後黨是維新派的勁敵,而榮祿則是其中堅。正是由於後黨對維新派的鎮壓,最終導致了為挽救民族危機而興起的“富國圖強”的維新運動的失敗。

榮祿(公元1834年—1903年),姓瓜爾佳,字仲華,別號略園,滿洲正白旗人。祖父名塔斯哈,曾任喀什噶爾幫辦大臣。父親名長壽,曾任甘肅涼州鎮總兵。

榮祿於鹹豐二年(公元1853年)十一月因蔭庇而初任主事。同年十二月,19歲的榮祿又承襲了騎都尉兼一雲騎尉。從此,他踏上仕途,一帆風順。鹹豐三年,他在工部任職,鹹豐九年,又調為戶部銀庫員外郎。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月,醇親王奕將他升為神機營文寨處翼長。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七月,他統領神機營全體官兵奔赴薊東剿捕馬賊,並到喜峰口、鐵門關察看邊口情況。九月,他又領副都統的官銜,管理健銳營事務。之後不久,他因督練營兵有功,被升為神機營專操大臣,很快又充任神機營威遠隊專操大臣。任此職期間因其才能突出,旋又被授予正藍旗蒙古副都統。不到半年,他又調任鑲白旗滿洲副都統。同治七年(公元1808年)正月,榮祿跟隨恭親王治理巡防事務,鎮壓北方撚軍起義,不久,撚軍被鎮壓。同治帝讚其防剿有功,又賞其頭品官銜,以資鼓勵。此時,大學士文祥也很欣賞榮祿,稱其“忠節之後,愛惜聲名,若界以文職,亦可勝任”。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榮祿又升任工部右侍郎,並兼管錢法堂事務。三年後,又兼任吏部左侍郎,並授予正藍旗護軍統領。接著他又被授予總管內務府大臣之職。他善於觀色,長於逢迎,後來投靠了慈禧。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十二月初五下午,因患天花發生病變的同治帝載淳,在養心殿東暖閣中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

而此時慈禧已作好讓載氵恬繼皇位的打算。薄暮時分,宮中忽傳出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後的命令,宣召樞要大臣火速入宮,商議要政。當皇太後宣布皇帝駕崩的消息後,在一片片嗚咽的哭聲中,立刻傳下了“懿旨”,其中有一項是“命榮祿預備各種儀仗,通接載氵恬入宮”。旋即,榮祿便執行“懿旨”。然而,當榮祿迎接載氵恬入宮時卻又踟躇不前:“載氵恬既然是嗣皇帝,那麼進宮穿什麼服裝呢?”他不得不去請示慈禧。慈禧看了看榮祿,輕鬆而舒緩地說:“嗣皇帝的小皇冠、小龍袍早就準備好了,你到儲秀宮(慈禧的宮室)去取就行了。”善於察言觀色的榮祿馬上心領神會,匆匆看了一眼慈禧就離去了。不一會兒,榮祿就將龍袍取來交給太監們,吩咐他們給正在熟睡的載氵恬穿上。一切準備就緒後,載氵恬被抱上了暖輿,在榮祿等人的簇擁下,被抬往紫禁城。十二月初六,慈禧頒布“懿旨”,宣布載氵恬繼位,為光緒皇帝。不久,慈禧以光緒尚小而國事艱難、事務繁雜為由,又頒布詔書,由自己“垂簾聽政”。

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三月,榮祿又兼署步軍統領。光緒四年四月,榮祿充任紫禁城值年大臣,五月又調任都察院左都禦史,不久又擢升工部尚書。八月榮祿因病乞假,皇上因其差務較繁,解除其工部尚書的職務,同時又任他為總管內務府大臣差使之職。光緒十一年(公元1886年),榮祿因濫用槍支,被降職二級,光緒十三年,他又被授予鑲藍旗蒙古都統的官銜。第二年九月又署鑲藍旗漢軍都統。皇上大婚時,充任扈從鳳輿大臣和專操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