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的水稻便是良田,一畝能收上三石便算是豐年,莊子上最好的老農都說今年程家的稻子長得好,程水若便有心去瞧瞧自己的成果,中午到了莊子上,吃過午飯,瞧著太陽正好,便迫不及待的讓人先收割了一畝田地,看著一婁一婁的從打穀機裏掉落下來的稻子裝了許多筐,隔壁劉家來的人已經看的合不攏嘴了,程家的人也合不攏嘴,那是笑的。
莊子上好幾個憨厚的漢子皆是道,“東家真是能耐人,我長這麼大,愣是沒見過誰家的良田能收上這麼多稻子來,怕是有四石了吧?”
程水若笑了笑道,“還有一季呢,這兩天趕緊收割曬幹了,便將田地翻上一遍,施上肥料,灌上水,咱們育好的苗插下去,天涼還有三四個月,夠咱們再收一茬了。”
旁邊便有人誇程水若好能耐,程水若笑笑道,“哪兒是我能耐好,這些東西都是書上早就有的。”
便有人道,“書上還管教種田?”
程水若道,“當時我也不信呀,楚大人教了我,我尋思著試試也損失不了什麼,便試了,這不挺好的麼?說來這個還是楚大人讓我試驗了來,若是效果好便要在全州推廣的,到時候家家戶戶隻要夠勤快,便都能有個好收成!”
她對楚懷沙有愧,善堂的事幫不上多少忙,卻是總要想辦法彌補一下豫州城的百姓,也算是對楚懷沙的補償了。
旁人卻是驚道,“程姑娘能教咱們?”
程水若笑,“怎麼不能?又不是什麼稀罕的玩意兒,便是賣一把力氣,一看就會,我便是想瞞也瞞不住。”
這次來瞧程水若家收獲的人多,聞言人人皆誇程水若好心腸,楚懷沙其實人不錯來著。
這便是程水若打的主意,中國人自來不跟死人較真兒,人一死,天大的過錯都可以縮小一些,慢慢的讓豫州城的人感受到楚懷沙的好處來,讓這些人知道楚懷沙到底為他們做了多少的事情。
不過,這事兒還真是急不得的,流言傳的雖快,對一個人的成見卻是不那麼容易消除的,需要一件件的小事大事累積起來。
若是她猜的不錯的話,上層博弈的結果應該是楚懷沙差不多因公殉職,否則皇帝的臉麵就算不要了。
眾人皆是喜氣洋洋的跟程水若道謝,都是周圍的鄰居,程水若也不客氣,隻吩咐廚房好飯好菜的招呼著,下午先收割一部分田地起來,爭取早點兒種下第二茬。
眾人自然是幹勁十足,幾乎人家聽說可以跟著學些東西,今年他們的稻子種的晚,恐怕有些來不及,明年卻是可行的,東家酒管夠,飯管飽,還有肉吃,挽起袖子便下了田地幫忙,隻是將稻子割好放在田邊,便有農婦去收集起來,送到場院中用打穀機將稻子脫粒,這些活都還算輕鬆,便是揚場的人累了些。
喜氣洋洋的金黃色滿目皆是,一片豐收的喜慶。
便是在這一片喜色之中,張凡從城裏趕了過來,“聖旨下來了,知府的人選確定了下來,楚大人的事兒沒提,京城傳來的消息是新任知府就在這幾天就要過來上任,是皇上的老師,袁大人。黃大人過些日子就要回京,下任的知縣大人是去年的一位進士。”
程水若聞言舒了一口氣,經過這麼長一段時間,皇帝在這場博弈中還是贏了,不過,即便是贏了,也隻是慘勝,下一步的目標應該是將當下最緊急的北邊兒處理好,皇帝要騰出手來整治南邊兒的事,最少還要十來年的時間,這些時間足夠了。
新任知府上任最緊要的事兒怕是還是要整頓豫州城的軍務,這是進京的最後一道關卡,民生方麵勢必會放上一放,豫州城的商戶們合該還有一段日子好過。
這應該是對程水若來說最好的消息了,她卻不見得多高興,壓低了聲音問道,“那楚大人的事兒宮裏就沒半點兒消息傳出來?”
張凡自然知道程水若在關心什麼,“這事兒我也問了,黃大人說,聽宮裏傳出來的消息,皇上為這事兒發了好幾天的脾氣,後來是這位袁大人進宮勸了皇上,這才將事情壓下來的,如今不說,怕是這位袁大人來還有些想法的。”(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