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遠離“節後綜合征”(1 / 2)

當春節快要結束,外出旅遊、徹夜狂歡、日夜顛倒的生活都將回歸正軌。麵對接下來的學習和工作,不少人會產生抗拒、疲倦的心理,提不起精神重新投入其中,嚴重的甚至會出現頭暈、惡心、胃口差、失眠、焦慮等問題。專家表示,大假過後,如不調整狀態,很容易出現“節後綜合征”。

盡早收收心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預防保健科副科長、消化內科副教授熊小強表示,節後綜合征其實主要以心理因素為主。

當今社會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工作和學習就像上緊了發條。因而一旦放假,就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心理狀態和生活狀態。尤其是如國慶假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人們對於假期的所有期望,都希望在這幾天內實現。而脫離了工作環境,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反而會出現休息時間減少,作息時間和規律被打亂,飲食無規律等情況。

幾天假期在狂歡中度過,當生活回歸正軌時,一時間難以從玩樂和生活不規律的狀態中調整回來,也就容易出現失眠、疲勞、焦慮、做事提不起精神等問題。熊小強表示,這種情況一般幾天就可以調節過來,建議在上班前一兩天開始收收心,注意調節自己的生活作息。假期結束後,盡量避免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工作計劃中去,給自己留出緩衝調整的時間周期,減少節後綜合征出現的可能性。

給胃腸道減負

假期中因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被改變,人的胃腸道總是首當其衝受到傷害。熊小強強調,節假日的飲食容易失去規律,往往會導致腸胃負擔過重,造成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問題。即使沒有明顯的胃腸道方麵的不適,食欲不振也會讓人精神不振。在上班之前,不妨調整飲食,清理腸胃。減少油膩,少糖、少鹽,以清淡為主,多吃蔬菜水果,讓“不堪重負”的腸胃得到休息和調整。

不可忽視老人和孩子的節後調整

節假日一向是孩子最開心的時間,由於他們自製力不強,脫離了規律的約束後,往往不是十分懶散就是過於活躍。與寒暑假不同的是,國慶假期隻有8天,給孩子的調整和過渡時間並不充裕。假期過於放縱,孩子很可能會出現注意力難以集中、精神萎靡等狀態。因此,家長要及早開始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調整紊亂的生物鍾,並製訂學習計劃,讓孩子重新進入規律的約束中。

如果說,節後綜合征是由於過度放鬆和玩樂帶來的,那為何老人也會在節後出現各種不適症狀?熊小強表示,平日清靜慣了的老人,生活作息都比較規律,而長假中兒孫的到來或者他們生活作息的改變,往往會給老人的正常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短短幾天過後,這種熱鬧突然回歸平靜,不少老人會產生心理落差,加上生活作息規律被打破,假期飲食的不健康,往往會導致老人出現各種不適症狀,甚至會引發其他疾病。因此,在假期後,老人應該盡快調整自己的作息,調整心態,多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對於兒女來說,上班後再忙也不要吝於與父母的交流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