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 犬瘟熱的防治(1 / 1)

該病是由犬瘟熱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潛伏期為3~6天(最長的為17~21天),病程長達1個月左右。本病死亡率為30%~80%,當發生繼發感染時(常與犬傳染性肝炎混合感染),則死亡率更高。

(1)症狀

早期主要表現為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狀,噴嚏、咳嗽、發燒(體溫高達40℃以上,持續2天後迅速降至常溫)、少食、輕微腹瀉。經2~4天治療,症狀基本消除,食量恢複正常,但采食速度減慢,精神差,鼻鏡幹裂。7~14天轉為中期症狀,體溫第2次上升至40℃以上,任何退燒藥效果均不顯著,食欲減退,流漿液性鼻涕,幹嘔(實為咳嗽),呼吸加快,眼結膜潮紅,眼瞼紅腫或糜爛。後期體溫正常或輕微發燒(體溫38.5~39.5℃),咳嗽,流膿性鼻涕,眼瞼糜爛,眼半睜半閉,喜臥懶動,少食或絕食,腹瀉,趾墊變厚,皮膚丘疹,出現神經症狀等特征症狀。

犬瘟熱引起的神經症狀有明顯的漸進性,最後迅速惡化,出現神經症狀的犬如果生存也可能有永久性後遺症。

(2)預防

定期進行犬瘟熱疫苗接種。目前常用犬瘟熱弱毒疫苗,注射疫苗後,1~2周產生抗體,4周後達最高峰。可供參考的免疫程序為:未吃初乳的仔犬在生後2周接種疫苗,正常哺乳的幼犬在斷奶後接種,間隔7~15天均需進行第2次接種,以後每6~12個月再接種疫苗1次。

為了防止疫情蔓延,一旦發生犬瘟熱,必須迅速將生病的犬嚴格隔離,犬舍及環境用燒堿、次氯酸鈉、來蘇兒、貝康等徹底消毒。

(3)治療

在發病早期可應用大劑量的犬瘟熱高效價的抗血清、免疫球蛋白、幹擾素、犬瘟熱單克隆抗體等進行治療。對症療法包括抗菌消炎、輸液、脫敏、鎮靜等,並配合好的護理,對部分病例有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