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韜光養晦(1 / 3)

在建元革新夭折之後,漢武帝心理遭遇了重創,一時間心灰意懶,變得沉默寡言,對待竇太後的態度也變得冷漠起來,每次見到竇太後都彬彬有禮,卻不帶有一點感情。

然而年輕氣盛的漢武帝是不會輕言放棄的,他從自小熟讀的《老子》中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暫時隱藏鋒芒,韜光養晦,等到合適的時機,厚積薄發,便能無往不勝。他明白與竇太後的勢力比起來,自己還太過年輕,當然處於弱勢地位,因此不能硬碰硬,而應該向竇太後示弱。

武帝的伴讀韓嫣知道了武帝的心思後便建議道:“皇帝想要讓人覺得你無所事事,這很簡單,微服出獵,四處尋開心。這樣一來可以讓太皇太後認為你無心朝政,二來也可以結交更多的人才,以備東山再起。”武帝聽了韓嫣的建議非常開心,便以“平陽侯”的身份外出狩獵,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一路上遊山玩水,喝酒吟詩,好不快活。在路途中武帝從來不擺皇帝的架子,不拘禮數,與隨行郎官們平起平坐。竇太後聽說皇帝最近迷上了外出射獵,心裏倒有些放心,希望他真的能收回改革之心。她命令許昌和莊青翟派人密切觀察武帝的行動,打探有誰與武帝來往。

建元二年上巳節,武帝親臨灞上,設壇進行祭祀,向上天祈求保佑大漢江山社稷,向列祖列宗祈求漢室振興。舉行完祭祀之後,武帝又來到渭河邊,按照當地的習俗用河水洗臉祈福。

武帝回官的路上,路過平陽侯府,想到多日沒有見到姐姐平陽公主了,便帶著韓嫣一行人來到了平陽府邸。武帝並沒有想到,這次探訪竟為他日後的大業鋪下了道路。

皇帝的到來忙壞了平陽府裏的男女老少,在見多識廣的平陽公主的安排下,總算準備停當。武帝接見了平陽公主和姐夫曹壽之後,詢問了他們一些生活事宜。

平陽公主眼明心靜,很快就看出皇帝有煩心事,便連忙招呼準備宴席,請皇帝入座用膳。武帝品嚐了平陽府裏的美味,覺得與皇宮裏吃慣了的山珍海味大有不同,因此心情大好。

平陽公主看到武帝情緒甚高,便吩咐樂師奏樂,從帷帳後走出一隊窈窕的舞女來。原來平陽公主見武帝成婚以來並未產下子嗣,心裏有些著急,便在民間挑選了一些漂亮、聰慧的女子養在府中,教她們歌舞,以備皇帝來挑選。

武帝看到這些翩翩起舞的美人更加開心,尤其是最後出場的那位女子,身材窈窕,動作優雅,深深地吸引了武帝。

平陽公主把一切都看在眼裏,歌舞完畢之後,平陽公主命人將最後出場的那位女子請來,武帝看到美人站到了麵前,眼睛都要看直了。原來這位女子叫做衛子夫,母親和姐弟都在平陽府上打工。

平陽公主看出皇帝的心思,便把衛子夫送給了武帝。武帝龍顏大悅,在宴飲結束之後,便帶著衛子夫準備動身回長安。剛走出平陽府,武帝就被一個牽馬的年輕人吸引了,這個年輕人身材高大英俊,眉宇之間充滿英氣。原來,這個年輕人是衛子夫同母異父的弟弟衛青,是平陽公主府上的車夫。

衛青從小生活艱苦,養成了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性格。在平陽府中,武帝慧眼識英雄,結識了日後的大將軍衛青,這是武帝韜光養晦的一大收獲。

漢武帝借用狩獵的名義,悄悄地聚集了一批文武英才,他狩獵的隊伍在竇太後的眼皮底下漸漸發生著改變。

為了利用輿論來宣傳思想,武帝在遊曆過程中結交了一些文人學士,東方朔就是其中之一。東方朔善為辭賦,而且頗有怪才,為人幽默詼諧,因此深得武帝厚愛,任命他為太中大夫。一日武帝外出狩獵時,太仆公孫賀建議武帝,借用狩獵之命,征兵買馬,操練軍隊,以備將來出擊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