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上輩子那種業餘興趣似的關注經濟走勢和半吊子的理解分析能力,也就是能在總體大勢上胡吹大氣一番,真要說些具體的,那他就離著專業的經濟學人士差遠了。
但是小說卻是他所擅長的領域,從上初中開始放棄漫畫,轉而向文字發生濃厚的興趣開始,未來的十年間看了五花八門數不盡的小說,後來網絡小說時代的到來,更是像吃飯睡覺一樣,讓小說成為了生命中的一部分。
因此,提起小說林俊就開始變得亢奮,而滔滔不絕,一連串的對現在的小說題材的毫無新意的抨擊,和對未來小說市場的展望,講的是頭頭是道,並且著重的介紹了自己目前寫的小說,是如何在題材上創新,在情節上大膽嚐試,又是如何在這個時期能夠得到必然的成功的。
張愛民聽的是暈頭轉向,總覺得對麵的小子,不是自己的外甥,而是某家出版社的市場部經理……
最終張愛民在林俊的聒噪聲中,無奈的做了一份假的病例證明,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之後,林俊依然有些意猶未盡的試圖向小舅講述自己天馬行空的思路,試圖把家族裏這位地位最高的知識分子也拉下馬。
最後他是在張愛民的不耐煩之下,被轟出來的。
拿到證明之後,林俊總算是鬆了一口氣,自己上學的問題這下算是徹底有了個結論了。
以後應該經常到小舅這裏來玩,順便跟他探討一下。心裏憋著太多的事情,總是不吐不快,但是這些東西,卻是沒辦法對父母講的,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老爸和老媽雖說是高中別業,但是成績根本拿不出手,參加工作之後,更是從來都沒在碰過書本,跟他們講文學,那是對牛彈琴。
林俊一家歡天喜地的離開了,他們卻不知道,離開之後,張愛民卻陷入了沉思之中。
自己參軍後,又在軍醫大接受過教育,心中的理想就是為了治病救人,然而那個充滿原則的正值的自己,如今卻被人看成是迂腐,癡傻,難道真如小俊說的,要麼被這個漸漸變得功利的社會同化,被金錢和yu望腐蝕,要麼就必須被他淘汰嗎?
張愛民充滿了迷茫。
林俊本意也不過是想要提醒一下小舅,卻想不到自己今天這一番話,提前觸動了張愛民心中的糾結。上輩子林俊記得小舅辭去了軍醫院的工作,連軍籍也丟了,毅然回到姥姥鄉下的老家,開了一間診所。
詳細的情況他雖然不清楚,但是當時從長輩的隻言片語中也知道,正值善良的小舅看不過當時醫院中的一些現象,又被人排擠,才憤而離職的。
在鄉下的診所裏,小舅的醫術遠近聞名,但收入卻少的可憐,對於一些家庭困難的病人,他時常贈醫施藥,後來這種好脾氣直接造成許多來看病的人,長期記賬拖欠該繳納的醫藥費,每年年底,都要林俊的媽媽張愛華挨家挨戶的上門去“收賬”。
長大以後的林俊,每每見到小舅,對深深的為這個充滿才情,極富正義感的他覺得不值,小舅是個真正擁有醫德,以治病救人為己任的好醫生,不應該早早的回到鄉下去養老。
如果可能的話,林俊也想改變張愛民的人生軌跡,不過前世張愛民離職卻是世紀末以後的事情了,而今晚這番話,很可能將這件事提前引發出來。
平靜了三天之後,林俊苦苦的等待著《俗世傳奇》方麵的答複,父母則早出晚歸的在市場上遊蕩,甚至中午都很少回家。不過如今他們也很放心留林俊自己在家,所以他在寫書的同時,也負擔起了做飯的責任。
這天中午,他買菜回來之後,發現一個陌生人正站在家門口,跟自己的奶奶在說些什麼。
他快步上前,站到奶奶和陌生人中間,打量著來人,問道:“這位叔叔,你有什麼事嗎?”
來人穿著一身皺巴巴的西裝,帶著眼睛,夾著公事包,一副知識分子的打扮,臉色疲憊中充滿了風塵仆仆的感覺,林俊在腦海中左思右想都不記得曾經有這麼個熟人,莫非是推銷保險的?
林俊的奶奶卻說道:“正好,我孫子回來了,你問他吧。”林俊的奶奶看起來是跟陌生人掰扯了半天,也沒說出個結果,她年紀大了,有些耳背,腦袋也有些糊塗,卻知道自己這個寶貝孫子聰明無比,讓孫子來處理肯定沒問題。
來人聽了林奶奶的話,低頭打量了林強一番,見他年紀不大,卻提著一籃子菜,絲毫沒有吃力的樣子,神色也很鎮定,看起來要比實際年紀成熟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