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第一好人才子
在“江南四大才子”中,按當時人的眼光,論書祝允明第一,論畫唐伯虎第一,論詩徐禎卿第一。那麼,文徵明呢?可以說,他全都是第二,也就是說他的綜合素質在四個人裏麵第一。
許多有關唐伯虎的傳記呀、小說呀,都把文徵明當成呆板的典型代表,幾乎都加以醜化。文徵明其實並不這樣,文徵明是一個極為值得交的朋友。他比唐伯虎小9個月,唐伯虎生於明成化六年(1470年)二月初四,而他則是十一月六日。
文徵明①是一位十足的儒家文化的楷模,其實這不能怪他,家風如此。文徵明也是官宦人家出身。他的祖先就是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徵明的父親為文林,曾經擔任過南京大禮寺寺丞以及溫州知府。他的母親熟讀《孝經》等儒家經典,為人極為節儉。在唐伯虎年代,南方一些商品經濟非常發達的城市,形成了一種“笑貧不笑娼”的社會氛圍。蘇州也被這種氣氛所感染,人們爭相鬥富比錢,奢靡之風大卷天下。而在這種情況下,文徵明的母親仍然粗布素衣,人們視之異類。但文徵明的母親,仍然以“儉樸”勸誡家人族人下人。
正是因為這一點,文徵明從身份上可以和達官顯貴為伍;但形象上又接近市井百姓。
文徵明與唐伯虎、祝允明等人都是好朋友,但從關係上看與都穆、朱存理、楊循吉等人的關係似乎更近一些。其原因也很簡單,祝允明、唐伯虎等人生性活潑、不拘禮法,而文徵明卻很符合儒家典範。據說有一年,祝允明、唐伯虎、張靈等人將他請上船(有的傳說是某個屋子,傳說不一)。唐伯虎大叫一聲:“徵明,有禮物相贈!”文徵明一聽,還以為是什麼古玩字畫,不禁喜形於色。
“啊呀!”隻見三五名(有的說是一名)二八佳人(古人算法,二八就是16歲)魚貫而入,將文徵明摟摟抱抱。文徵明見美女來襲,而船已開走,竟然想跳河而逃,祝允明一看連忙把他抱住,讓他乘著小船回去了。
盡管這是傳說,但足以說明文徵明這個人非常篤信儒家,而且對儒家也是行之踐之。言行如一,堪稱一代儒者。
寧王朱宸濠禮聘唐伯虎和文徵明,前者科場舞弊永不能為官;文徵明呢考了一輩子都沒成功,但二人都是功名未成,才名已然傳遍天下。唐伯虎一見朱宸濠禮賢下士,欣然前往;而文徵明則冷冷一笑,斷然拒絕了。
文徵明在唐伯虎死後由吏部尚書李充嗣推薦進入了翰林院,做了一名待詔。但三年後卻毅然辭了職回往蘇州,專心著書講學、門徒遍布天下。90歲那年,他還在為別人寫墓誌銘,尚未完工“便置筆端坐而逝”,走完了他多彩的一生。不知臨終前的他,是否會像影視劇中那樣,閃電回味過往的生活。如果有,那麼他肯定會想到好朋友唐伯虎,並笑道:“這小子兒,雖然倒黴,但在感情上卻比我更豐富呀,風流才子莫若君呀!但,我更幸福!”
唐伯虎臨終前,肯定也拉著他的手對他言講過:“兄弟,我死之後,我的女兒和兒子托付你照顧了!”文徵明點了點頭。
在死亡的那一刻,唐伯虎眼含熱淚,心中默念著:
至其學行,寅將捧麵而走矣。寅師徵仲,唯求一隅共坐,以消?其渣滓之心耳,非矯矯以為異也。雖然,亦使後生小子、欽仰前輩之規矩豐度,徵仲不可辭也。
文徵明在那個時刻,定然是微笑著含著眼淚,心中默念著:
《懷子畏》
曲欄風露夜醒然,彩月西流萬樹煙。
人語漸微孤笛起,玉郎何處擁嬋娟?
正如唐伯虎的好友徐禎卿評價文徵明的一樣,“磁石能引針,砥礪乃獨堅。鸞鳳不從群,何況於高賢。含和而不同,聖哲所稱焉。飛蠅惡熱羹,最哉複何言”。他就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才子、品德高尚的人們聚集在他的身邊。而那些小人也會因為他的絕然而遠離他的左右。
實哉文徵明,在他臨終前他告訴子弟,自己絕不入文廟,不與孔仲尼為伍。後人有的說他不喜歡孔子,也有人說他怕他那遍布天下的學生們過高的吹捧他。但無論怎麼說,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他的心中有一杆秤,他明明白白,毫不糊塗。
壯哉文徵明,文人能有如此氣魄、能有如此眼光,實在壯哉。
3.與其身後萬世名,不如手中一杯酒兄弟唐申及好友文徵明與自己都重新和好了,這使得唐伯虎的心情非常舒暢。由此,他又一次迎來了創作高峰。然而,如同之前的光景一樣,隻要唐伯虎好運一來,厄運便接踵而至。剛得了秀才第一就五親俱亡,剛得了解元就差點被人殺掉,剛剛參加完會試,覺得勇奪狀元有望的時候便來了個科場弊案……正德四年(1509年)九月前,唐伯虎的畫作生意興隆,可以說財源廣進。1509年這一年裏,創作了《桃花庵圖》、《春風第一枝圖》、《梅花圖》、《鶯鶯小像》、《秋林野輿圖》、《唐寅四旬自壽山水》、《槐蔭高士圖》、《班姬團扇》、《桃渚圖》(沈周、文徵明、周臣、仇英合作為勝桃渚作壽)、《秋林野興圖軸》、《玩鶴圖》(與仇英合作)、《竹爐圖》、《文會圖》、《荊溪山水圖》、《青綠山水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