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身世之謎(1)(2 / 3)

遷移,隻不過是從一個狀態轉換到另一個狀態,這並不可怕。其實不斷地遷移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不斷超越。人隻有在不斷超越自己的時候,造物主才會恩賜給他源源不斷的財富和眾多的出路。

卡洛斯自己和他的祖輩們一樣,在不斷遷移,不斷地超越自我,但從不認為這是自己的能力,而認為是造物主的恩賜。這樣就避免了自大和故步自封,使得遷移的過程能夠不斷地繼續,不斷地到達新的高度。

第二節拉美愛國者

和墨西哥的所有人一樣,這個家族終於挺過來了,他們把自己的發展和這個國家的命運牢牢地綁定在了一起。“不管陷入多麼嚴重的危機,墨西哥都不會完蛋。如果對這個國家有信心,任何恰當的投資最終都會得到回報。”這是朱利安灌輸給自己孩子的經商理念。

卡洛斯的成功無疑離不開父親為他奠定的基礎。而卡洛斯的父親正好趕上了墨西哥曆史上最動蕩的一個時期,也就是20世紀初期的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在這期間他利用很多外國人撤離墨西哥的機會,大量收購了墨西哥城核心區域的古老建築。正是這些房產,打開了斯利姆家族在墨西哥的財富大門,也為卡洛斯以後的飛黃騰達奠定了基礎。

20世紀初期的墨西哥因為發展速度過快,一些積弊不斷暴露,社會貧富差距拉大。迪亞斯的獨裁不但遏製了新興資產階級對自由的需要,他的以買賣土地增加政府收入的做法,也使得大量農民失去了土地,加重了社會的動蕩。

終於在1911年5月13日,墨西哥反政府武裝在弗蘭西斯科·馬德羅(FrancisoMadero,1873—1913)的領導下,向墨西哥北部城市托雷翁發起進攻。效忠迪亞斯總統的聯邦政府軍在兩天之後放棄抵抗,撤出托雷翁城,馬德羅的軍隊隨之開了進來。隨著叛軍進城的是一群暴民,他們像蝗蟲一樣突然出現在托雷翁城內的繁華商業區,大肆屠殺和洗劫那裏的中國商戶。在十多個小時之間,三百多名華人當場被殺死,造成震驚世界的流血慘案。

19世紀初,旅居墨西哥的華人還很少,大多都是隨著同屬於西班牙殖民地的東南亞的商船到達墨西哥。但在19世紀後期的二十多年內,由於迪亞斯總統實行鼓勵外國投資和移民墾殖政策,並於1899年和中國清朝政府簽署了友好通商條約,於是更多的華人湧入墨西哥。斯利姆一家也是在這種曆史環境下進入墨西哥的。麵對墨西哥的政治動蕩,華人選擇了離開,以及不知所措的慌亂,斯利姆一家卻從容麵對,堅信墨西哥的未來會更好,一切都將成為過去。

此時墨西哥的財富大多集中在一些被政府為了發展經濟而請進來的外國人手中,華人群體可謂是旅墨外國商客中的佼佼者。而這一切都與保皇黨人康有為的扶持和指導有很大關係。

康有為鼓吹“君主立憲”,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流亡海外,在海外組織向華人募捐。由於不是所有人都認為應該繼續維持清朝統治,所以捐款有限,康有為不得不另辟蹊徑以增加收入。1902年冬,他旅行到英屬哥倫比亞省維克多利亞城,和那裏的保皇黨分子會麵,決定成立一個麵向全球投資的商業公司,希望用自己的投資為保皇黨的事業尋找財源。為了籌集公司的啟動資金,康有為親自到世界各地華人聚居的地方遊說。

1906年,康有為到達墨西哥。他在視察了華人在墨西哥各地的商業經營狀況之後,對托雷翁城產生了特殊興趣。由於這裏是靠近墨西哥最大的棉花產地,農業基礎較好,地下又有豐富的礦藏。隨著政府的改革措施,托雷翁城逐步建起大型冶煉場、機器製造廠,很快成為墨西哥北部的一個工業重鎮。伴隨著托雷翁城經濟的快速發展,房地產業也日益興盛起來。康有為看準時機,用個人資金進行房地產投資,轉手之間,淨賺十多萬銀元,約合今天的近一百萬美金。

康有為在房地產投資上的成功,使得他們想再擴大經營,最後決定在托雷翁城建立一家銀行,起名為“華墨商業銀行”。1906年秋,華墨商業銀行獲得墨西哥政府頒發的營業執照,正式掛牌營業。這個銀行融集了墨西哥各地華商資金,用以從事房地產投資。為了促進房地產銷售業務,華墨商業銀行還征得墨西哥政府批準,於1907年在托雷翁東城建造了一條長達8英裏的有軌電車線路,計劃建成後由商業銀行管理這條線路上的電車營運。這足以讓如今的一些國人驚得目瞪口呆,我們的前輩還有這麼輝煌的商業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