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唐宗室 出身高貴
在楊師道任靈州總管的第二年,武德五年(622年),李道宗被任命為靈州最高軍事長官——靈州總管。貞觀三年(629年),李道宗又第二次升任靈州大都督。李道宗在一百多位靈州鎮將中,是很值得大書特書的統帥之一。第一,他是唐朝宗室,出身高貴、顯赫;第二,他被封為王,以王的身份任靈州總管、大都督,爵位最高;第三,他幾十年南征北戰,是唐朝也是中國曆史上戰功赫赫的名將;第四,他是文成公主的父親,他親送文成公主入藏,對中華民族有特殊貢獻;第五,他是唐朝兩任靈州鎮將,在靈州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李道宗(600~653年),字承範,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李道宗是唐朝宗室,出身高貴、顯赫。他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弟。一說“李道宗論輩分是李淵的叔父,但年紀卻與李世民相仿”。武德元年(618年)五月二十日,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了唐朝。李淵封宗室多人為王,其中李道宗已經逝世的父親李韶被追封為東平王,贈戶部尚書。十八歲的李道宗被封為略陽公,首任左千牛備身。
二、戰功赫赫 唐初名將
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在對有突厥支持的割據勢力劉武周的戰爭中,十九歲的李道宗隨堂兄李世民出征。在柏壁(今山西新絳西南)與劉武周主力宋金剛軍的對陣中,由於宋金剛軍遠比唐軍人數多,這個仗該怎麼打,李世民征求李道宗的意見。李道宗從容答道:“群賊乘勝,其鋒不可當,易以計屈,難與力競。今深壁高壘,以挫其鋒;烏合之徒,莫能持久,糧運致竭,自當離散,可不戰而擒。”李世民非常高興:“汝意暗與我合。”於是,李世民率領唐軍不急於速戰,而是“閉營養銳以挫其鋒”,同時,“分兵汾、隰,衝其心腹”。至武德三年(620年)四月十四日,在與唐軍相持約五個月之後,宋金剛軍終於糧秣斷絕,被迫向北長撤退,李世民率唐軍跟蹤追擊,二十三日在介州大敗宋金剛,劉武周與宋金剛逃往突厥,後被突厥所殺。李道宗又與宇文士及到介休招降了劉武周大將尉遲敬德。李世民統帥的唐軍占領河東,鞏固了關中,進取中原。李道宗立了第一功。接著,在武德四年(621年)五月隨李世民在河南打敗“鄭帝”王世充、“夏王”竇建德軍兩大勢力的戰爭以及在此後打敗反唐自稱“漢東王”的竇建德舊部劉黑闥的戰爭中,特別是在後來打敗突厥、吐穀渾、薛延陀的戰爭中,李道宗都累建戰功。
三、靈州總管 封任城王
李道宗在唐朝開國頭四年作戰中,戰功赫赫,唐高祖李淵十分讚賞。武德五年(622年),李道宗被唐高宗任命為靈州總管。此時,朔方割據勢力首領梁師都占據夏州(今陝西靖邊東北白城子)。梁師都派其弟楊洛仁帶幾萬突厥兵進攻靈州,李道宗統率唐軍與楊洛仁進行了唐初著名的“靈州之戰”。楊洛仁引突厥兵幾萬人包圍了靈州,李道宗首先據靈州城固守,然後,“待敵懈怠”“尋隙出擊”,一舉擊敗強敵,不但大敗楊洛仁,而且打敗了突厥軍隊。梁師都引突厥鬱射設進占五原(鹽州,今陝西定邊縣),李道宗又率唐軍將突厥鬱射設部趕出五原,為唐軍振耀武威,並為大唐向北開疆拓土一千餘裏。“靈州之戰”唐高祖特別高興,稱道不已,他對左仆射裴寂和中書令蕭瑀誇獎年輕的將軍李道宗說:“道宗今能守邊,以寡製眾。昔魏任城王彰臨戎卻敵,道宗勇敢,有同與彼。”於是,在武德五年(622年)十一月初八,唐高祖封宗室十八人為王,二十二歲的唐朝將軍、靈州都督李道宗因戰功封為任城(郡)王。在武德八年(625年)八月十九日,突厥軍再次南下襲擾靈州,李道宗率軍又一次擊敗突厥。
四、太宗即位 拜大都督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取皇位繼承權。八月初八,李淵退位,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改年號為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任命李道宗為鴻臚卿、左領軍、大理卿。當時,北邊的突厥趁機開始重新崛起,屢次發兵南下侵擾唐邊。唐太宗當務之急,仍然是對付突厥進犯。於是,唐太宗又拜李道宗為靈州大都督,抵禦突厥。貞觀三年(629年)十一月,突厥進犯河西,唐太宗詔命李道宗、李勣、李靖、柴紹、衛孝傑、薛萬徹六員大將反擊,十萬大軍,在兵部尚書李靖統帥下,分六路進行了一場“唐滅東突厥之戰”。其中,十一月二十八日,李道宗在靈州擊敗突厥兵。貞觀四年(630年)三月李道宗再次進逼突厥,頡利可汗出逃,後被俘,押送長安,突厥蘇尼失投降,至此,漠南之地遂空,北部邊境十年無大戰事。李道宗因功被賜實封六百戶,詔拜刑部尚書。貞觀五年(631年)四月十三日,李道宗在靈州率部擊敗斛薛部反叛。在貞觀八年(634年)“唐擊吐穀渾之戰”中,李道宗再立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