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官宦 才華出眾
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曾任靈州大都督的李大亮,是大唐兵部尚書、右衛大將軍,頗具文才武略,被唐太宗稱讚為“可謂忠直”,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名將。曆史往往有很多巧合,這位大將軍之家,竟然有祖孫二人,先後都曾經擔任過靈州刺史,也就是在李大亮出鎮靈州大都督七十六年後,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李大亮的族孫,也是兵部尚書和宰相的李廻秀,也坐鎮靈州,出任朔方道行軍大總管。
李廻秀,字茂之,李大亮是他的堂祖父,他們李家是京兆涇陽(今陝西涇陽縣)人。李家世代為官,老祖先李琰曾為北魏的尚書度支之官。堂祖父李大亮是唐太宗的右衛大將軍。他自幼聰悟,才華出眾,《全唐詩》收其詩作四首。他喜飲酒,為人瀟灑,廣交朋友。《廣異記》中就有尚書李廻秀與清禪寺高僧靈貞關係“厚善”的故事。他死去數年之後,靈善還夢見李迴秀,靈善僧專門為他設齋並寫《法華經》一部。
二、王老夜聞 李侍郎上
史書上還有關於李迴秀當侍郎是有天助的神奇傳說的記載。記載說,武則天當女皇時,有一個周地官郎中名叫房穎叔的,被武則天任命為天官侍郎,第二天就要去上朝麵聖。當天夜裏,他家的廚子王老漢夜半就起來,為伺候主人上朝作準備。就在這時,王老漢忽然聽到院外有人喊道:“王老不須起,房侍郎不上,後三日李侍郎上。”於是,王老漢就接著睡覺,一直睡到大天亮。第二天房穎叔果然生病,幾天以後死去。這時,朝廷下聖旨,武則天任命李迴秀為侍郎。王老漢將他晚上聽到的話問眾人,大家都說沒有聽見。王老漢這才“方悟”到有神保佑李迴秀當侍郎,是“神明所告也”。
三、武後恩寵 官拜宰相
李迴秀才華橫溢,深得武後恩寵重用,很快由考功員外郎升遷為鳳閣(就是宰相府)舍人。大足元年(701年)初,出任檢校夏官侍郎,右奉宸內供奉。後來,再選拔文武官員,因為他“號稱職”,就晉升為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就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大唐宰相。但是,李迴秀的仕途頗不平坦,忽上忽下。史書記載:武則天長安年間(701~704年),“夏官侍郎李廻秀納貨賄,監察禦史馬懷素奏劾之,遂罷官”,“罷知政事”,被貶為盧州刺史。
四、攀結男寵 貶至定州
武則天作為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在位期間,政績不小,但她生活腐化驕奢淫逸。她為自己找了好幾個男寵,首任男寵就是長壽三年(694年)曾任朔方道大總管的薛懷義,後來又有張易之兄弟。張易之兄弟依靠武則天在朝廷非常驕橫,而李迴秀對他們二人“橈意諧媚”,因此,他在朝臣心目中的地位就很快下降。不但如此,武則天封二張母親韋阿驕為太夫人,二張更為阿驕用國庫錢財製作象牙床,織犀角蕈,供其享受。因為李迴秀年輕時就非常瀟灑風流,喜飲酒,廣交朋友,被武則天看中,下令“詔尚書李迴秀私侍阿驕”,有的書上說是“命鳳閣侍郎李迴秀妻之”。但是,李廻秀雖風流喜飲酒但多不亂,並不像武則天二張之輩。因是強迫為之,故他對韋阿驕既害怕又不願意,“心惡其老,薄之”。最後,韋阿驕大怒,他得罪了韋阿驕,就又被貶為定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