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因亂得位的宰相崔寧(1 / 3)

一、世出儒家 喜縱橫事

在靈州百位鎮將中,唐玄宗任命的第一任朔方節度使張說是以宰相身份,來到靈州出任朔方節度大使的;在大曆十四年(779年)另有一位以亂得位的宰相,成為出鎮靈州的鎮將,這就是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崔寧,被唐代宗任命兼任靈州大都督、朔方節度使,而著名的詩人李益所作的在唐朝風靡一時的《夜上受降城聞笛》詩,正是詩人在靈州崔寧朔方節度使幕府時的佳作。

崔寧(722~783年),原名崔旰,後來,唐代宗賜名崔寧。貝州安平人,生於開元十年(722年)。後來遷徙到衛州,所以,也有史書上說他是衛州人。崔旰出生於世代儒家,但是他本人卻獨喜縱橫之術。開始,衛州刺史茹璋授崔旰符離縣令,後來被罷,又久不調。於是,崔旰就落魄客遊到劍南,從軍為步卒,在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軍中效力。後來又跟隨李宓征討雲南,李宓戰敗,崔旰無功,回到成都。西川行軍司馬崔論見到崔旰,非常賞識崔旰的才貌,加之,崔旰與自己是同一個宗姓崔,因此,崔論就特別厚待崔旰,推薦崔旰為牙(衙)將。在成都,崔旰又先後事崔圓、裴冕。當裴冕遭流言誹謗之時,朝廷派使者來調查,崔旰的部下割下耳朵替裴冕喊冤,中使奏明皇帝。崔旰被調到京師,曆任司階、折衝郎將軍等官職。

二、崔旰神兵 大破吐蕃

唐代宗寶應初年(762年),蜀中大亂,山賊乘險斷絕通往各縣城的道路,代宗非常憂慮。禦史大夫嚴武推薦崔旰為利州刺史,崔旰到利州以後,打退山賊,崔旰由此而出名。後來嚴武被任命為劍南節度使,赴鎮路過利州,一心想把崔旰辟為自己的心腹部將,因為利州不屬劍南管轄,讓崔旰設法籌之。崔旰說:“節度使張獻誠比較忌諱,而且又好利,如果能重重賄賂他,旰就可以跟大夫了。”嚴武到劍南以後,派人送去價值百金的奇錦珍寶,張獻誠果然大悅。嚴武又遣書求崔旰,張獻誠欣然同意。崔旰到劍南,嚴武奏明代宗任命崔旰為漢州刺史。

不久,吐蕃及諸雜羌戎寇西山,破蹠州、靜州,唐代宗下詔命嚴武收複。嚴武就派崔旰率兵進討西山,崔旰善撫士兵,都願意誓死效力。但是,到了吐蕃城以後,周圍都是石礫,無法進攻。探子報告,東南方向是壤土。崔旰就命士兵夜間挖地道,攻克其城,因此,拓地數百裏,下城寨數四。吐蕃兵眾互相傳說:“崔旰,神兵也!”得勝而還,嚴武大喜,裝七寶輿迎崔旰入成都,並在全軍誇讚崔旰,賞賚過厚。崔旰也因功,升任西山都知兵馬使。

三、敗郭英義 劍南大亂

永泰元年(765年),嚴武逝世,西川行軍司馬杜濟,代行節度使軍府之事。當時,西川都知兵馬使郭英幹、都虞候郭嘉琳,都奏請皇帝任命其兄郭英義為西川節度使。西山都知兵馬使崔旰等卻共同奏請皇帝任命大將王崇俊為節度使,這兩份奏章都送到京師,此時朝廷已經決定任用郭英義為西川節度使,郭英義因此對王、崔等不滿,惱羞成怒,他剛來到成都署事,就先誣殺王崇俊,然後,又召崔旰還成都。崔旰大恐,乃托口要備吐蕃,不去成都。郭英義大怒,把崔旰在漢州的家室遷到成都,並且,淫其妾媵,同時發兵,聲言助崔旰討吐蕃,實際上是要襲擊崔旰。崔旰得知以後,就轉入深山之中。郭英義率軍進攻崔旰,正值天大寒,降雪深數尺,郭英義士兵馬匹凍死數百人,眾叛親離,崔旰乘機出兵反攻,大敗英義。郭英義收兵隻剩千人,回到成都,將士多逃散。

天寶中,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曾經在成都建有一座使院,院宇非常華麗。天寶末年,為避安史之亂,唐玄宗幸蜀,來到成都,曾在這裏居住,後為道觀,就兼畫唐玄宗的真容,置於正室。郭英義入道觀行香時,特別喜歡這裏的竹樹,就奏請代宗以鮮於仲通舊使院為軍營,於是,他移去唐玄宗的真容自己居住正室。崔旰得知此事以後,對將士們說:“英義反矣!不然,他為什麼竟然敢除毀玄宗先皇帝的真容而自居?”於是,崔旰就率兵進攻成都。郭英義從城西門出兵,派柏茂林為前軍、郭英幹為左軍、郭嘉琳為後軍,與崔旰開戰。柏茂林等軍累敗,將士多半投降崔旰,崔旰再讓降將統兵轉而與郭英義軍作戰,大敗郭軍。郭英義單騎逃往簡州,被普州刺史韓澄所殺。一時間,邛、劍各地起兵相攻,劍南大亂。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