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生靈州 鐵勒渾部
唐朝有一位靈州籍的少數民族將領,父親渾釋之是朔方留後,在靈州任內,為大唐捐軀,他繼任為朔方行營兵馬使,後升任朔方節度使、靈州大都督,鎮守靈州,以後又升任開府儀同三司、禦史大夫、工部尚書、大都護、左金吾大將軍、宰相、副元帥、司空、鹹寧郡王等職位。他平息叛亂,捍衛了瀕臨危亡的唐王朝,被譽為唐朝的“中興名將”,他就是靈州皋蘭州人、鐵勒族渾部、中國唐朝朔方軍名將渾瑊。
渾瑊(736~800年),本名渾進。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出生於靈州皋蘭州(今寧夏吳忠市青銅峽南)。他本是鐵勒九姓部落之一的渾部。鐵勒族是我國北方著名的少數民族,北朝時稱高車,也稱敕勒,也就是鐵勒。至今流傳的一首民歌《敕勒川》:“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就是敕勒族的民歌。隋末唐初,我國北方鐵勒九姓部落逐漸擺脫突厥人的控製,歸順唐朝,唐朝廷為了安置鐵勒諸部,在北方建立六府七州,其中皋蘭、高麗、祁連、緣等州在寧夏境內,鐵勒渾部安置在皋蘭州,渾瑊祖先都世代為皋蘭州都督,皋蘭州當時歸靈州,在今寧夏吳忠市青銅峽南。據《義昌軍節度使渾公神道碑》記載,渾氏為漢郡渾邪王之後裔,始居倄北,後遷徙河南,唐時為代州人,屬山西右族。渾部首領渾瑊的六代祖渾譚,是隋朝的玉鈐衛大將軍。五代祖渾貴,以兵從唐高祖李淵,佐平暴亂,拜韜衛大將軍。四代祖即渾瑊的曾祖父渾元慶拜右玉鈐將軍。渾部首領渾瑊的高祖大埃利發渾阿貪支,在唐太宗貞觀中任皋蘭州刺史。祖父渾大壽開元初任左領衛中郎將,為太子仆同正,贈廣州大都督。父親渾釋之,拜開府儀同三司、太常卿、封寧朔郡王。渾釋之少有武藝,從朔方軍守衛靈州,積戰功於邊境,任朔方節度使留後,廣德中拒西戎,身歿王事,贈司空。
二、大唐靈州 鐵勒夫人
根據《光明日報》1991年9月19日報載,1991年5月31日,青銅峽玉泉營農場發現唐墓,其中出土一塊石刻墓誌,名為《大唐左屯衛將軍皋蘭州都督渾公夫人契苾氏墓誌銘並序》。根據墓誌記載,墓主人契苾氏,女性,陰山人,死於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終年二十四歲,鐵勒族。墓誌中所說渾公,據考證,應該就是皋蘭州都督渾元慶,其年輕的夫人契苾氏是唐初名將契苾何力的孫女。契苾何力是唐太宗時候的著名大將,貞觀十六年(642年),跟隨唐太宗征高麗,身負重傷,太宗親自給他敷藥。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契苾何力與阿史那杜爾等五名大唐虎將西征龜茲國,大戰四十天,使西域七十餘城歸唐,史稱“五虎平西”,又為大唐立了大功,受到唐太宗厚愛,死後陪葬昭陵。而這位契苾何力的孫女、墓主人契苾氏的丈夫渾公渾元慶,正是渾瑊的曾祖父。
三、少年隨父 作戰立功
渾瑊出身鐵勒將門世家,自幼善騎射,天寶五年(746年)年僅十一歲的渾瑊便跟隨父親朔方軍將領渾釋之上戰場。當時的朔方節度使張齊丘開玩笑地說:“你帶奶媽來了沒有?”但是,別看他人小膽卻不小,武藝高強,當年即立功——“跳湯功”,專門為少年兵設立的戰功。後來,破賀魯部,下石保城,收龍駒島,勇冠三軍,被唐玄宗授以“折衝果毅”。後來,天寶十二年(753年)朔方節度使安思順派渾瑊率偏師獨立作戰,深入西葛祿部,經過狐媚磧,略特羅斯山,大破阿布思部,後來升任為中郎將。
四、跟隨李郭 平亂建功
安史之亂爆發以後,渾瑊先跟隨李光弼出師河北平叛,收複諸郡邑。在著名的常山戰役中,叛軍守城將領李立節,“素稱驍勇”,與渾瑊格鬥,渾瑊一箭射死李立節,唐軍乘勝攻占該城。渾瑊立了頭功,唐玄宗升任渾瑊為右驍衛將軍。唐肅宗靈武即位,渾瑊將軍跟隨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奔赴靈武勤王。以後跟隨郭子儀收複兩京,破安慶緒,又跟隨仆固懷恩討史朝義。前後數十戰,戰功赫赫,因功升任檢校太仆卿、武鋒軍使,加開府儀同三司、太常卿,實封二百戶。
五、父死子繼 出鎮靈州
郭子儀統帥朔方軍部將,除了有後來也成為與郭子儀齊名的少數民族統帥李光弼之外,還有兩名少數民族將領:一位是左武鋒軍使仆固懷恩,另一位就是右武鋒軍使渾瑊的父親渾釋之。廣德元年(763年),仆固懷恩晚年反唐,聯合吐蕃軍進攻靈州時,渾釋之正在靈州,是朔方節度使留後,負責鎮守靈州,被叛軍殺死,為大唐江山以身殉職。朝廷立即任命渾釋之的兒子渾瑊為朔方行營左廂兵馬使,出鎮靈州,並且在郭子儀統一指揮下與叛軍作戰。叛亂平息之後,渾瑊因功加禦事大夫,後又加太子賓客。永泰元年(765年),渾瑊與討擊使白元光率兵反擊吐蕃十萬大軍的進攻,渾瑊親自率二百驍騎衝入吐蕃軍營,生擒蕃將,勇冠諸軍,斬敵五千餘人。大曆年間(766~779年),渾瑊連破吐蕃、回紇進攻,因功由邠州刺史升檢校工部尚書、單於副都護、大都護,充振武軍、東受降城、鎮北大都護府、綏銀麟勝等軍州節度副大使事、管內支度營田等使,大曆十四年(779年)以崔寧為朔方節度使,授渾瑊左金吾衛大將軍。